「假農民」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 栽培室可供8萬人吸食
張姓、劉姓男子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兩人認識後還互相討論、教學相長,種植大麻技術精進,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燈光及溫度等十分用心,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臺南市刑大將二人逮捕,起出數量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大麻毒品。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偵一隊去年初獲報,38歲張姓男子涉嫌租用透天厝豪宅設立溫室種植二級毒品大麻;經展開數月監控蒐證,發現張得知販賣大麻獲利甚鉅,上網學習種植大麻技術,平時以兼職水電工作爲掩護,實際上都在研究呵護大麻種植場。
偵一隊經與嘉義市刑事警察大隊、第二警分局及嘉義縣警中埔分局等單位共組專案小組,長時間蒐證後,報請嘉義地檢察署檢察官周欣潔指揮偵辦;去年3月27日持搜索票前往嘉義東區進行查緝,當場破獲張姓男子租屋豪宅樓上藏匿的大麻種植場。
警方起獲大麻植株46株、乾燥大麻葉3袋(總淨重約127.63公克)、乾燥大麻花1袋(總淨重約234公克)及種植設備;經持續偵辦,向上溯源追蹤張大麻苗株來源,查出張還有提供大麻苗株的上游、36歲劉姓男子。
警方調查,張跟劉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唱歌飲酒後,互相提到有施食、種植大麻習慣及興趣;劉起初是在網路購得種子,以水耕方式讓大麻成長,再在扦插方式培育,張透過劉才取得大麻苗株。
警方調查,劉協助張教導種植大麻技術精進,二人對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控制室內、燈光及溫度十分用心,包括植物燈、燈架、剪刀、肥料、灑水器、育苗盆、電子秤等設備齊全,宛如農民細心培養花果、蔬菜,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
劉姓男子甚至種植3個場區大麻,都是室內栽培,再取大麻花乾燥及烘乾做成半成品,去年6月13日,專案小組再前往劉姓男子嘉義市東區及嘉義縣中埔區所租透天厝豪宅強勢攻堅,查獲大麻種植及製毒場。
警方這次起出大麻活株94株,大麻花等成品及半成品(毛重11.899公斤)及其他種植、製造毒品器具,分別將張、劉2人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嘉義地檢署偵辦,檢察官已提起公訴求處重刑,目前由嘉義地方法院審理中。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近年來常見混合式新興毒品及大麻,使得青年朋友易受毒品誘惑;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大麻犯罪危害社會治安甚鉅,警方將持續查緝,溯源斷根,展現政府對毒品「零容忍」之決心,以維護市民健康及安全。
全案因牽涉事廣,直到最近被嘉義地檢署檢察官起訴,今天才發佈新聞。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張姓男子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燈光及溫度等十分用心,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記者袁志豪/翻攝
專案小組前往嫌犯所租透天厝豪宅強勢攻堅,查獲大麻種植及製毒場。記者袁志豪/翻攝
張姓男子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燈光及溫度等十分用心,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記者袁志豪/翻攝
張姓男子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燈光及溫度等十分用心,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記者袁志豪/翻攝
張姓男子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燈光及溫度等十分用心,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宏倫表示,查獲大麻以單株大麻產量300公克計算,扣案植株約可生產出42公斤大麻,以1次吸食約0.5公克之重量計算,約可供8萬多人次吸食,市價近1億元。記者袁志豪/翻攝
張姓男子上網自學大麻種植技術,栽培室內溫度、水、肥料、燈光及溫度等十分用心,實際上卻是製毒「假農民」。記者袁志豪/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