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臺灣病情診斷不同 六旬婦回臺手術後驚呼20年腰痠神奇消失
員榮醫院骨科主任陳建甫指出旅居加拿大陳姓婦人女髖關節受損,經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的X光片。圖/員榮提供
旅居加拿大61歲陳姓婦人腰部右側、右腿痠麻約20年,當地醫師診斷不需開刀,她做兩年的復健和服藥都沒改善,今年4月返臺就醫,接受微創「正前開式」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當天即可走路,住院觀察兩天出院,回到加國後生活正常,開心地寄信感謝醫師。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骨科主任陳建甫今表示,陳婦兩年多前右腿疼痛,按照加拿大規定所有病情須先由家醫科醫師看診,醫師診斷爲椎間盤突出,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確實輕度椎間盤突出,醫師認爲不需手術治療,陳婦做復健和服藥但沒改善病情。
陳婦今年返臺,親友介紹到員榮醫院找陳建甫看病。陳建甫安排做X光檢查,發現陳婦的髖關節嚴重損壞、半脫位,即分析傳統和先進的手術利弊,陳婦同意做國際間漸受到重視的「正前開式」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上週她從加拿大寄信感謝陳建甫,信中寫到「手術後困擾我20年的腰痛,在手術後第二天神奇不見了。」
陳建甫表示,傳統髖關節手術需切開大量肌肉與組織,術後疼痛與復原期較長;正前開式手術從髖部前側,利用肌肉間隙進入關節空間,不需切斷肌腱,手術時出血量少,術後疼痛度低、恢復快,又因正前開式手術沒破壞主要肌羣,術後關節穩定性更高,脫臼風險相對降低,適合活動需求高或希望快速回復日常生活的病人。
陳建甫說,長期髖關節損壞的病人會無意識地改變重心或姿勢來減輕髖部疼痛,長時間下來增加下背部肌肉、韌帶與脊椎結構代償性負荷,出現慢性腰痛,手術後髖關節恢復穩定與對稱,骨盆傾斜與脊椎排列恢復正常,身體力學重新調整,脊椎壓力釋放,腰部不適即消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