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航空空服員「大罷工」癱瘓航班 違抗政府復工令延遲復飛
▲加拿大航空空服員發起罷工,羣衆在蒙特婁總部外抗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約1萬名空服員自16日凌晨發動罷工後,雖然加拿大聯邦政府火速援引《加拿大勞動法》第107條介入,下令工會及公司雙方必須恢復工作並交由仲裁處理,但工會明確表態拒絕復工,衝突持續延燒。此舉已在暑期旺季每天影響約13萬名旅客,引發關於政府是否過度限制工會罷工權的激烈爭論。
根據《美聯社》,加拿大就業部長哈杜(Patty Hajdu)在罷工不到12小時後,援引第107條強制要求加拿大產業關係委員會(CIRB)下令員工復工,理由是「罷工恐立即衝擊經濟,讓數千名旅客滯留,加拿大無法承受」。
這項法律原本鮮少被使用,但近年自由黨政府多次動用,包括港口、鐵路及郵政罷工事件,因此已遭多個工會提告,認爲違反憲法保障的罷工權。
然而,代表空服員的加拿大公共僱員工會(CUPE)宣佈拒絕復工,並在多倫多、蒙特婁、溫哥華及卡加利等機場持續設立糾察線。工會主席韓考克(Mark Hancock)更在機場公開撕毀復工令,強調「我們的會員不會回去上班」,並批評整個過程「極度不公平」。
工會質疑CIRB主席特朗佈雷(Maryse Tremblay)過去曾任加航法律顧問,存在嚴重利益衝突。
工會表示,勞資雙方談判自今年3月舊約到期後陷入僵局,爭議焦點包括薪資、工時以及空服員在登機前後未獲薪資卻必須執行的安全檢查與旅客協助等工作。
至於加航提出的最新方案爲4年內總體薪酬(含福利與退休金)增加38%,聲稱將讓空服員成爲「加拿大待遇最佳」,但工會認爲首年僅8%的加薪幅度不足以抵銷通膨壓力。
法律專家指出,工會公然違抗CIRB命令極爲罕見,後果可能包括高額罰款、成員遭解僱,甚至面臨刑事追訴。1978年,加拿大郵政工會領袖曾因違抗復工令而遭判刑兩個月。不過,也有學者認爲若勞工運動全力支援,政府可能被迫讓步,如2022年安大略省教育工會事件。
加航方面表示,原訂週日晚間復航的240個航班全數取消,計劃延至18日晚間才恢復營運;旗下由第三方航空公司Jazz與PAL營運的Air Canada Express則不受影響。加航強調,每天約13萬名旅客受波及,受影響者可申請全額退款或改訂其他航空公司,但因暑期運能吃緊,無法保證能即時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