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與資產代幣化 重塑傳統金融交易的雙引擎
隨着全球經濟數位化發展,加密貨幣與資產代幣化(Asset Tokenization)正成爲重塑傳統金融市場的重要推手。美國總統川普提出「比特幣戰略儲備」,讓加密貨幣再次進入全球視野,爲加密市場蓬勃添加柴火。其中,加密貨幣延伸出的「資產代幣化」(Asset Tokenization)也正悄悄改變傳統金融體系的樣貌。
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動盪、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不信任,成爲比特幣誕生的推手。比特幣是透過密碼學來確保交易安全,具備去中心化、不可竄改性、匿名性,無須依賴第三方金融機構。比特幣的出現,正是對當時金融體系弊端的一種迴應和創新嘗試。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衆多大型機構也將比特幣納入投資組合,根據Coingeko資料顯示,比特幣市值已突破1.7兆美元。
此外,金融機構也逐步意識到,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eal World Asset,以下簡稱RWA)可解決交易效率低落的問題,帶來潛在商機。據DeFiLlama統計,投入RWA市場資金自2023年3月底的9億美元,成長至2025年3月底達到100億美元。
過往,高價值的不動產、藝術品或私人股權往往受限於交易門檻過高、流通市場有限。RWA的概念是將這些實質資產,轉化爲區塊鏈上的數位代幣,使這些資產分割成較小的單位,讓更多中小型投資人得以參與,進而活絡整體市場。
RWA的優點包含:一、交易清算即時,透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讓資產的轉移、清算與結算可以在鏈上自動化完成;二、降低投資門檻,中小型投資者也能參與;三、交易紀錄透明且不可篡改,價格不易炒作;四、不須經過第三方(比如房仲、證券經紀商、律師事務所等),有效降低成本。
在臺灣,近期已有大型證券公司爲綠能企業發行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 Offering,簡稱STO),不僅是新型態的募資管道,該STO申購者能獲得年化收益、享有綠電優先採購權。雖僅開放專業投資人申購,但已爲臺灣金融市場帶來嶄新想像。
根據Deloitte旗下金融服務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房地產代幣化現階段仍屬實驗性質,但其結算成本低、交易效率高、市場觸及全球等優勢,未來極有可能成爲人們進行房地產交易、持有產權和取得融資的方式。預計至 2035 年,房地產代幣化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 兆美元。
舉例,一家美國房地產公司採取類似「包租代管」模式,將不動產所有權分割成數位代幣,投資者只要購買該數位代幣,就代表擁有房產的部分所有權和租金收益權。簡單來說,該公司負責收租金,持有代幣者可定期分配到代幣化的租金。該創新之處在於,打破傳統房地產投資門檻,讓全球投資人都可以參與市場,並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加密貨幣與資產代幣化所帶來的革新,可提升金融市場的效率與透明度,臺灣金管會也於2024年成立「RWA代幣化小組」,積極應對此一趨勢。雖代幣化技術可望促成實體資產的即時、低成本交易,合規性與風險控管亦不容忽視。臺灣若能把握技術創新的趨勢,結合健全的監理政策,與國際業者合作接軌,有望塑造更具競爭力的數位金融生態系。
本文作者鄭光泰(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首任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