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檢警猖獗 上半年財損53億
刑事局提醒假檢警詐騙手法。(警方提供/林鬱平臺北傳真)
刑事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詐騙案件中,「假檢警詐騙」共發生2713件、財損高達53億1162多萬元,平均每件財損近200萬元,爲所有詐騙類型之首。警方進一步分析假檢警詐騙案件被害人特徵,發現女性被害人爲男性的2倍,50歲以上女性被害人約佔5成2,職業爲退休及家管者約佔3成7,顯示年長、居家民衆爲高風險族羣,提醒凡是假冒公務機關來電「要覈對身分」就是詐騙,切勿上當。
臺南1名家庭主婦,日前接獲自稱是臺北市社會局人員未顯示電話號碼的來電,對方聲稱有名爲「張淑芬」的人拿她的雙證件及委託書等資料,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所以需要覈對她的身分,婦人否認申請,對方還假好心把電話轉接至165反詐騙報案,隨後假警察在電話中與婦人加LINE,並提供假冒臺中地檢署檢察長張介欽的LINE要她加入,之後「張介欽」佯稱她涉刑案,須將帳戶內的錢領出送法院公證並代爲保管,待偵查完畢後歸還,婦人依歹徒指示面交數張金融卡後,才驚覺受騙。
警方分析,詐團假冒公務機關以戶政事務所佔2成3最多,交付方式以面交金融卡佔5成7最多。歹徒多鎖定退休、居家的高齡民衆,利用長輩賦閒在家時來電詐騙。刑事局目前已針對高風險族羣日常生活上最常接觸的區域,包括醫院、診所、大賣場、便利商店、美容美髮店等播放反詐資訊,藉以提高民衆警覺心。
刑事局強調,警方不會用通訊媒體或視訊製作筆錄;法院不會通知監管帳戶。只要聽到關鍵字證件遭冒用、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洗錢或其他不法、加LINE定時回報、監管帳戶、繳交公證金,或聲稱要協助「轉接165專線、轉接銀行專員、轉接地檢署或法院」等,都一定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