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奪 OpenAI 3000億美元大單 穆迪示警:有這些風險

甲骨文和OpenAI簽訂3,000億美元的AI基建合約,信評機構穆迪和其他專家都對此表達擔心和示警。 路透

美國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雖未做出降級動作,但對美國科技巨擘甲骨文(Oracle)與ChatGPT開發商OpenAI的3,000億美元人工智慧(AI)基建合約,仍指出多項潛在風險。其他專家也認爲這對兩公司而言將是一場「危險豪賭」,擔心可能導致AI泡沫化。

路透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OpenAI日前與甲骨文簽訂一筆3,000億美元合約,未來五年將向甲骨文采購算力,成爲該公司歷來簽訂的最大筆雲端合約之一。甲骨文新取得的營收也將大部分來自這筆交易。

穆迪分析師在17日報告中提到這筆合約,但未點名參與的公司。他們表示,這筆合約凸顯了甲骨文AI基建事業的「巨大潛力」,但他們也再度提到7月下調甲骨文信評展望時所提到的多項風險。

穆迪所警告的主要風險之一是,甲骨文仰賴來自少數AI公司的大型承諾做爲營運資金的事業模式,所產生的「交易對手風險」。穆迪分析師表示:「交易對手風險永遠是任何一種專案投資的主要考量,畢竟這高度仰賴來自單一交易對手的營收。」「而且我們認爲,甲骨文的資料中心規模,不是全球最大也是數一數二的專案投資。」

這羣分析師也指出,甲骨文的債務將會增加得比其稅息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還快,這將導致該公司在EBITDA開始超越其負債前,預期將使用更高的信用槓桿,「在達成損益兩平前,自由現金流也將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呈現負值」。

不只是穆迪對甲骨文與OpenAI這筆合約感到擔憂,賓州大學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班傑明.李(音譯)也表示,這個發展對兩公司而言將是一場「危險豪賭」,因爲可能導致資料中心算力進一步過度投資。

班傑明.李向MarketWatch表示,目前AI推論工作量的未來還充滿不確定性,因爲需求取決於個人和企業的「技術採納」步伐。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殺手級應用軟體(App)帶動需求,雲端基建支出可能會超前技術採納。

隨着投資人開始質疑AI所能帶來的收入何時纔會實現,欠缺殺手級軟體這一點已讓許多軟體大廠今年股價受到壓力。

班傑明.李並指出,隨着企業在特定作業上採用更有效率的模型,大型資料中心算力的需求可能趨平;這個趨勢將隨着更厲害的AI應用出現而加速。「打造更大模型的報酬可能會逐漸萎縮」。

不過,班傑明.李仍認同其他專家看法,對這些資料中心未來得到充分運用有信心,但也不敢排除有「股價泡沫破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