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光電浮臺刮成殘骸 居民揭殘酷真相

中臺丹娜絲重創海上光電,屏東佳冬塭豐海岸佈滿浮臺殘骸。(羅琦文攝)

中臺丹娜絲雖已遠颺,卻重創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海堤外的海上光電設施,浮臺殘骸佈滿塭豐沙灘,綿延數公里長,縣府已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待清除廢棄物後,重新提送計劃審查。報導質疑,中央補助1億、3億多元的計劃竟不堪一擊。有民衆直指,臺灣多臺風,光電設施不適合海上設置。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提到,環保公司7日下午已派遣吊車到沿岸進行清理工作。據瞭解,這些殘骸來自經濟部覈定的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臺技術開發計劃案。該計劃由中央補助1億元,環保公司出資2億多元共同執行,環保業者先在陸地組裝後,從大鵬灣搭船到佳冬外海3.1公里處架設浮臺,主要目的是測試浮臺的抗浪情況。報導稱,耗資3億元的計劃竟如此不堪一擊,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也讓當地民衆無法接受這樣的狀況。

23萬追蹤的粉專「上下游」發文表示,政府要把大海變光電場,卻被颱風吹成殘骸,這座海上光電場,是政府補助業者試驗,且經特定媒體報導、股價暴漲,該案原本預估有20年壽命,沒想到才一年就被颱風打成海廢。這一座海上光電載臺,年初在東港大鵬灣組裝時,已被地方熱議。鄉親在網路批評:「屋頂要太陽能、魚塭要太陽能、農地也有太陽能,現在就連海上也要太陽能嗎?」向粉專提供現場畫面的佳冬居民林先生認爲,光電設施不適合海上設置,因爲臺灣是開放式的海域,尤其又多臺風,他認爲綠能產業發展應該檢討。

「可悲的臺灣被民進黨搞成這樣!」另一粉專「飛天麪條」則PO出Google空拍照,直呼:看看民進黨把南部鄉村變成怎樣,灰藍色的全是光電場。

網友表示「太陽能板無法回收,坐看後續」、「環保團體又不出來了」、「政府難道不知道會被颱風吹爛嗎?他就是知道才蓋的啊,這樣才能再蓋一波,口袋填滿」、「這是測試平臺」、「花1億測試?」、「毀壞無法使用是一回事,後續的污染影響更是另外一回事⋯(海洋生態還沒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