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下片”?《八月未央》,你算是開創了一種爛片下線新形式

可今天就有這麼一個不怕死地站出來,準備將蹭熱度演繹個淋漓盡致,結果出現了電影行業新名詞“技術性下片”,這部作品就是《八月未央》,一部說起來你可能都不知道的作品!

2016年,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爆紅網絡,周冬雨、馬思純雙雙摘下金馬影后,不僅如此,該片在各大獎項上,拿獎拿到手軟,導演曾國祥算是一戰成名,與他一起走紅的還有該片的小說作者“珍妮寶貝”。

《七月與安生》走紅之後,很多人開始將目光轉移到這上面來了,既然請不到曾國祥和馬思純、周冬雨,那麼我們可以從小說作者“珍妮寶貝”上下手。

果不其然,《八月未央》這不就來了!

《八月未央》同樣改編自“珍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既然你前面拍攝《七月與安生》成功了,那麼我們後面的《八月未央》註定也是成功的,但他們從未想過,《七月與安生》的成功與“珍妮寶貝”這個小說作者沒有絲毫聯繫!

結果,《八月未央》4月16日上線,打着《七月與安生》姐妹篇的旗子,最終首日票房1778萬,次日1403萬,第三天811萬,最終上線15天,票房6800萬。

這還不是最“秀”的,最秀的來自於官方給出的一封“技術性下片”的通告!

看了這麼多年的電影,從來只見到過“技術性問題,導致不能上線”,現在卻見到了“技術性下架作品”的奇葩舉動!

什麼是“技術性下片”?

是,上線十五天後,電影突然“技術性”了?

難怪網友羣嘲:“時代在發展,技術性下片也將成爲未來電影票房不利新舉動!”

其實,《八月未央》下架,僅僅就是因爲票房不利,要知道此前《你的婚禮》這部被譽爲“爛片”的作品,都能夠獲得超過5分的評分,但網友給《八月未央》的評分僅僅只有3.4,可見不是網友亂來,而是它爛到了極致。

要知道,線上《八月未央》已經根本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了,在耗着沒有任何意思,早早下線你總得給出一個說法,你總不能說“票房太糟糕,我們要下線吧”,編藉口都要給出一個理由,畢竟要是不能早早在網站上收割一波,等到《懸崖之上》《你的婚禮》《掃黑除惡》等等作品下線,正式登上各大視頻網站,僅有的一點機會,也將被這些作品分刮完畢,那時候等待《八月未央》的纔是真正的血本無歸!

所以,《八月未央》只能找出“技術性下架”這樣一個理由,從線上快速離開,緊接着就在某平臺上線了,這個時候什麼技術性問題都沒有了,明擺着就是想趁着那幾部作品還在線上,自己趕緊下線,在平臺上收割一波,否則後面怕是連湯都喝不到了。

那麼,《八月未央》的失敗,蹭熱度的終結,到底是因爲什麼?要知道,《八月未央》的陣容還不錯,也算是一二線雲集的作品,爲什麼就這麼糟糕?

其實,很多人此前就說道,《七月與安生》的成功,與小說作者“珍妮寶貝”沒有絲毫關係,小說《七月與安生》本身只能算是一部不入流小說,其價值觀、教母式風格和非主流裝扮都像是幾十年前的產物。

但就是因爲曾國祥以及一衆編劇、監製的努力,刻意淡化了狗血的小說劇情,僅僅保留了小說中值得肯定和大衆接受的部分,雖然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更多的已經是另類創新了。

而《八月未央》不同,從“珍妮寶貝”手中拿到小說改編權後,基本上延續了小說中那種狗血的劇情發展和不正的三觀。

最終導致上線就被網友抵制和謾罵,票房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導演和投資方以爲《七月與安生》的成功,是觀衆接受了這種狗血的劇情發展,那麼同樣的小說作者,《八月未央》也必將成功,但他們卻忘記了同樣是《西遊記》改編,爲什麼只有82、86版成爲經典?

你以爲找來了“珍妮寶貝”的同名小說在改編,就可以發家致富?不注重作品創新和改變,照抄照搬一部觀衆不接受的小說,你不“死”誰“死”!

而且,下線就下線,既然爛片註定是爛片,做了就要服輸,《真三國無雙》人家上線幾天,成爲爛片之後火速下線,這也沒什麼?願賭服輸,可你弄個“技術性下片”算什麼?

上線十五天後,突然發現電影中的特效做不出來?剪輯沒剪完?配音沒弄完?既然丟不起人,早在上線之前,拍攝中你就好好地來,努力提升作品品質不好麼?

非得這麼丟人敗興地弄個“技術性下片”!

不過也好,至少你弄出了電影行業下線“新名詞”,以後只要是爛片線上票房不佳,要下線上平臺的,總算找到一個新理由,那就是“技術性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