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 反映醫療系統性危機

近期臺灣醫療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僅急診室人滿爲患,各大醫院的病房也因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而被迫關閉。這不僅僅是單一科別或單一醫院的問題,而是整個醫療體系正在經歷一場系統性危機。

近日臺灣急診醫學會報告,目前急診壅塞情況已達歷史新高。然而,這個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各階層更深層的醫療人力資源危機。當病房因護理人力不足而被迫關閉時,急診病人即使情況危急也無法順利住院,被迫滯留在急診室或是返家休養、等牀位。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加重了急診醫護人員的負擔,更直接威脅到病人的安全與照護品質。

以護理臨牀現況而言,醫學中心的護病比已遠超負荷,一位護理人員往往需要同時照顧七至八名重症病患。每位病人都需要複雜的醫療處置,從給藥、注射、抽血到生命徵象監測,護理人員往往忙得連用餐時間都無法確保。更令人憂心的是,即使醫院祭出獎勵金、提高夜班薪資以及增加輔佐人力,仍無法有效留住人才,這凸顯問題的本質已超越單純的待遇考量。

政府過去的因應措施,如增設學士後護理系、擴大招生等「開源」政策,以及提供夜班補助等「節流」措施,都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這些短視的政策不但可能影響護理教育品質,更忽視護理人員流失的根本原因。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需要更全面的系統性改革。首先,正視護理人員的工作價值,調整給付制度使其確實反映工作內容的專業程度與付出,並且薪資提高應不限於夜班費的提升。其次,在人力不足時,醫院應果斷實施關牀機制,而非勉強維持開牀加重人員負擔。第三,建立更有效的醫療分級制度,避免醫學中心人滿爲患。最後,停止粗糙的擴招政策,專注於如何留住現有人才。

當美容診所等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能提供相近的薪資待遇時,臨牀護理人才流失是必然結果。護理人員是維持醫療體系運作的關鍵,唯有真正重視並解決臨牀面臨的困境,才能穩定醫療體系的運作。這不僅關係到醫護人員的職業尊嚴,更攸關全民的健康福祉。現在,正是政府必須系統性的思考,並採取果斷行動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