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被類流感患者塞住?急診醫曝實情 盼政府力量介入

急診醫師表示,急診塞牀主要是因爲住院病人變多,並非感冒、發燒等類流感患者。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急診壅塞難解,疾管署觀察類流感疫情呈下降趨勢,但塞牀還卻尚未明顯好轉。急診榮譽理事陳維恭表示,急診壅塞指的是用「急診需要的牀的患者,佔用非醫療區域,如走廊等」,但一般感冒、發燒的病人是要等待住院的病人,壅塞的是指住院病人變多;再者,壅塞是系統性的問題,醫院很難獨自解決。

衛福部面對急診壅塞提出民衆分級就醫等,更是請醫院自行協調院內,希望彈性調度,也認爲壅塞因素跟諾羅、流感有關。立委陳昭姿在臉書痛批,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站着說話不腰疼」,直接點名衛福部長邱泰源、次長林靜儀,別再坐在辦公室裡看報表說風涼話。真正的醫療現場,不在Excel、不在統計數字裡,而是在那些已經站到腿麻、熬夜輪班的護理師身上。

陳維恭說,「急診壅塞」是指等待住院病人變多,這些民衆佔用非醫療區域,並非一般感冒、發燒的患者,這類人並不需要住院。但是因爲「壅塞」在賣場等地也會發生,恐怕外界會誤以爲只是急診來診量很多,其實塞主要因爲等待住院變多。

他強調,壅塞是系統性的問題,政府讓醫院、即止自己解決是事倍功半,政府應透過行政力量處理, 纔可紓解緊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