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賽里木湖畔的文化情緣

賽里木湖的藍,清澈而純淨。當荊楚大地的黃梅調遇上草原的馬頭琴,當長江的濤聲應和着賽里木湖的漣漪,兩種跨越3000多公里的文化,在這片高山湖泊邊折射出絢麗多彩的光芒。

“正哪月十啊五,鬧哇元宵呀呀子喲……”這是黃梅戲《夫妻觀燈》的經典唱詞。這一次,表演者並非黃梅戲專業演員,而是來自新疆的蒙古族姑娘巴登其其克。

近日,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團非遺展廳,聲樂演員巴登其其克和搭檔精彩演繹了一段經典黃梅戲。女演員身姿輕盈,眉眼含笑,男演員配合默契,一招一式皆有模有樣,他們生動的表演讓觀衆感受到黃梅戲的獨特韻味。

近年來,湖北充分發揮自身文化資源優勢,將黃梅戲等文化瑰寶帶到對口支援的博州。巴登其其克正是在湖北藝術家赴博州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時,近距離接觸到黃梅戲,喜歡並學習黃梅戲。

如今在博州,經常能看到她表演黃梅戲的身影。在傳承黃梅戲經典的同時,她和搭檔們在表演中還巧妙融入馬頭琴、冬不拉等特色元素,讓黃梅戲在新疆“圈粉”,被更多民衆所熟知。

“黃梅戲的唱腔溫婉細膩,理解了其中方言的意思後再學唱,感覺更喜歡了。”巴登其其克說,“在不同文化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就像是一家人。”

你來我往的文化走親,讓兩地的心貼得更近。

巴音高爾是博州歌舞團的聲樂演員兼單位活動主持人。2023年博州歌舞團赴湖北開展“山河萬里 鄂博情深”交流演出,巴音高爾登臺表演並擔任活動主持。

巴音高爾回憶說,那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博州歌舞團50多名演員帶着薩吾爾登、託布秀爾、冬不拉、馬頭琴等特色文藝節目,在武漢市的湖北劇院、武昌羣星劇場演出,讓湖北觀衆感受到博州的特色文化。

如今,湖北的文藝團體經常赴博州開展交流演出,帶來《屈原》等優秀劇目;博州的傳統歌舞也頻繁登上湖北的舞臺,展示多元文化獨特魅力。2024年7月,湖北與博州兩地聯手打造的《愛在賽里木湖》歌舞詩劇,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70週年時首演,兩地文化交融持續深入。

2021年至今,鄂博兩地常態化開展雙向文藝演出活動50餘場。湖北和博州通過常態化的文藝演出、人才交流等,不僅豐富了兩地民衆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大家深入瞭解彼此的文化,增進了民族團結。

博州歌舞團團長巴特爾說,通過文藝演出這一載體,促進了湖北與博州兩地特色文化的交流互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地的傳承與發展。未來將與湖北的藝術家合作,編排更多老百姓喜歡的、講好鄂博故事的優秀文藝作品。

最是文化潤人心。這份跨越山海的情緣,宛如賽裡木清澈的湖水,流淌在兩地人的心間。(記者朱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