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FM 1-40的防洪設計策略 發展結合FM認證防洪門應用場景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頻頻發威的背景下,洪⽔已成爲⼯業與商業設施⾯臨的最⾼成本⾃然災害之⼀。《FM資料表 1-40〈洪⽔〉》爲防洪減災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與⼯程框架,宗旨在於確保設施在遭受洪⽔事件衝擊中,仍能保持韌性並持續營運。

作爲FM 2510認證防洪⾨的系統⽅案提供商,聯索建築科技公司始終以FM標準爲核⼼,結合專案現場的實際條件,提供涵蓋⾵險評估、系統設計、施⼯安裝及維護的全⽣命週期防洪⽅案。

聯索建築科技/提供

⼀、設計原則:從⾵險認知到⼯程落實

FM 1-40強調,防洪設計的第⼀步是依據設計洪⽔⾼程(DFE, Design Flood Elevation)確定防護邊界。該⾼度不僅需參考歷史洪⽔紀錄,還需結合⽔⽂模型、地形⾼程數據及FM NatHaz Toolkit等⼯具科學推算。

在此基礎上,應開展場址特定洪⽔⾵險評估,包括:

●災害源識別:如河流洪⽔、都市積⽔、⾵暴潮等;

●脆弱性分析:洪⽔流向、進⽔點海拔、建築結構薄弱部位;

●後果評估:設備與庫存損失、⽣產中斷及復原成本。

多層次防禦體系應用案例。聯索建築科技/提供

聯索建築科技在專案早期即將FM 1-40的評估⽅法與防洪⾨選型結合,確保防護⾼度、⾨體結構及密封等級皆能符合實際⾵險需求。

⼆、⼯程策略:多層次防禦體系與防洪⾨應⽤

1. 場區級防禦(策略A)

在具備條件的場地,可採⽤FM認證防洪⾨作爲連續性及永久性防洪牆或⼟堤,構建第⼀道防線,並配置⾼可靠性防洪泵系統,防⽌「浴缸效應」。

在關鍵通道與閘⼝配置FM認證防洪⾨,可於洪⽔預警時快速封閉,實現與防洪牆的連續結合。例如於化⼯廠物流出⼊⼝,防洪⾨可作爲可開啓的防護段,平時確保通⾏,洪⽔來臨時則形成整體密封防線。

2. 建築級防禦(策略B)

針對位於洪泛區核⼼的⽣產或倉儲建築,除提升牆體與樓板的⽔密性外,應於所有外部⾨、裝卸⼝及通⾵⼝安裝FM認證防洪⾨,以確保⽔壓下的結構穩定與零滲漏。

對於市政排⽔系統倒灌⾵險,可於建築內部利⽤防洪⾨分隔功能區,例如於洗手間、低層⾛道等⾼⾵險進⽔點設置⼩型防洪⾨,阻⽌洪⽔向核⼼⽣產區蔓延。

3. 局部與設備防護(策略C)

當整體防護不可⾏時,可於關鍵房間⼊⼝安裝防洪⾨,形成「內部防線」,保護配電室、控制中⼼或伺服器機房等關鍵設施。

三、FM認證的核⼼價值

FM認證(ANSI/FM 2510)不僅是對防洪⾨性能的認可,更是其在極端洪⽔情境下可靠性的保證。其測試涵蓋靜⽔、動⽔、漂浮物衝擊及流速等全尺⼨實驗驗證,確保產品於最⼤設計荷載下仍能維持密封與結構完整。

結語

FM 1-40不僅是⼀套⼯程技術標準,更是⼀份企業韌性營運的管理指南。聯索建築科技公司將持續以FM標準爲基礎,將FM認證防洪⾨應⽤於不同場景與策略中,透過科學評估、精準設計與專業施⼯,爲客⼾打造多層次、可持續、可驗證的防洪體系,讓洪⽔⾵險從不可控威脅轉化爲可管理的⼯程挑戰,保障設施安全與業務持續性。

聯索建築科技官⽅網站:https://www.liansu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