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陳飛宇,陳凱歌的《志願軍》也很難傲視整個國慶檔!

作爲國慶檔唯一的軍事題材主旋律作品,《志願軍》上線第一天,甚至都沒有打過《前任4》,之後又被《堅如磐石》後來居上,上線5天,也僅僅只拿下2.64億的票房。

按照票房預測,最終估計只能拿下10億左右。

這就有疑問了,要知道,之前好幾部主旋律作品已經證實,這樣的作品,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可爲什麼到了《志願軍》就不靈了呢?

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01

幾乎無宣傳

作爲商業片,宣傳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有句古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作品,沒有宣傳,也不會有多大的曝光度,因此票房也就談不上爆。

我們看《志願軍》,前期可以說是毫無宣傳,要不是登錄影院,怕是沒多少人知道:原來國慶假期還有這樣一部主旋律作品上線。

這也就導致了,國慶假期,《志願軍》根本不在網友觀影的計劃內。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爲什麼志願軍不進行宣傳?

02

陳飛宇成爲不能宣傳的點

《志願軍》爲什麼不進行宣傳?

按照志願軍的演員陣容來看,有:唐國強、王硯輝、劉勁、辛柏青、張頌文、黃曉明、章子怡、朱亞文、張子楓、魏大勳、肖央 、王驍、陳飛宇、魏晨 、尹昉、張宥浩、海清等等,隨便拿出幾個演員,都完全可以組一個局,可這些人聚集起來,結果毫無宣傳。

仔細一看,相信大家就明白了。

《志願軍》中的男二,其實就是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

《志願軍》是2022年4月份開始拍攝的,而陳飛宇是2023年2月份塌方,電影於8月15日正式殺青,也就是說,陳飛宇塌方的時候,電影已經拍攝了一半。

結果遭到暴擊,可以想象,這種情況下,幾乎註定了《志願軍》未來的宣傳不會太順利,事實上也是如此,從電影拍攝到上線,整個網上也僅僅只有爲數不多的幾次宣傳。

前期可以說是爲了保密,後續電影殺青到上線,這段時間,應該是開足馬力進行宣傳,結果,依舊毫無動靜。

陳凱歌也知道,大規模進行宣傳,必然會讓陳飛宇大量的曝光,到那時,之前的新聞被挖出來,會遭到更多人的圍攻,直接垮掉的概率也很大。

因此,還不如簡單的宣傳一下,後續看看能不能通過口碑來挽救。

03

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也是《志願軍》票房不佳的一個原因,這幾年,關於抗美援朝的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已經很多了,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

就好比:前年一看,哇,主旋律;去年一看,哇,還有主旋律;今年再一看,怎麼還是主旋律!

任何一個題材,來來回回的拍,每年一兩部的上線,總會有審美疲勞的一天。

我們簡單的數一數,不說網絡電影,光上線影院的,這幾年就有《狙擊手》《長津湖》兩部、《金剛川》,再加上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功勳》《戰火熔爐》等等。

如果加上網絡爛片,妥妥的一年幾十部,不光是看,光刷新聞,都能刷到疲勞。

04

演員陣容差強人意

這裡不是說演員不行,而是這個陣容說白了,沒有一個爆點,很中庸,談不上好,但也不壞。

再加上陳飛宇帶來的影響,以及朱一龍的“彩蛋”,無疑都是雪上加霜。

當然,有些網友吐槽黃曉明演技問題,這裡我個人到是要說一下,我不認爲他在作品裡的表現有多糟糕,只是他油膩的造型深入人心了,有些表演行爲固定,結果導致大家看一眼,就往油膩上想。

就好比黃磊,現在這個階段,演得再好,大家都會往黃小廚身上貼一樣。

然後還有章子怡,口碑也不行。

05

定位有點亂

說實話,按照這部戲的定義,真的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說大吧,確實大,上到主席、總理、聯合國、志願軍司令部,完全擁有一部《跨過鴨綠江》的體量。

可你要說小吧,確實小,男二陳飛宇的身份:志願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副連長,魏晨:志願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連長。

也就是說,電影的本身主體量就在這個小範圍內,但外部又是國家,又是聯合國,再加上司令部等等,感情就是來給這個小團隊服務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愛情公寓》中唐悠悠的代言:龍虎萬精油,就是這種感覺!

你要是還不懂:這麼說吧,開局宣傳又是C919大飛機、航天工程、火箭發射,又是世界知名科研團隊、如何高大上,結果宣傳到最後,該介紹產品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他說的就是一顆螺絲。

你要說螺絲不重要嗎?

重要,非常重要。

可這種巨大的落差感,真的難以形容。

我們再來看《長津湖》系列以及《金剛川》《狙擊手》這些,都很集中,把控細節很到位。並沒有那些高大上,虛無縹緲的東西。

所以整個故事,很貼合內容。

相比之下,《志願軍》這邊就是很亂,你完全找不到相互契合的點,完全就是三個部分:高層、外交、以及小團隊。

因此,無論是否有陳飛宇這個點,《志願軍》整體來說,都算不上是一部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有點差強人意,有點虛無縹緲,主旨有點亂。

反而,我個人到時覺得,以一部電視劇的形式進行闡述,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這一次陳凱歌的《志願軍》更像是受到《長津湖》帶來的好處,然後迫不及待的籌拍了同類型的作品,但爲了契合志願軍這個點,同樣也爲了和《長津湖》系列區分,所以將立意拔高了很多,又是國家層面,又是聯合國大會上張頌文舌戰羣儒。

故事內容,整體效果好嗎?

確實也可以。

用網友的話來說:從戰場來看,《長津湖》有的,《志願軍》也有,《長津湖》沒有的,《志願軍》也沒有!

所以,《志願軍》不受待見,也就在所難免了,陳凱歌確實有點受限於自己的思維了,以爲高大上結合小故事,終究能夠創造《長津湖》的神話,可惜怕是要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