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領先位置,叮咚買菜還能保持多久?
“一寸窄、一公里深。”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樑昌霖在今年Q1財報電話會上提及了這一策略。也就是,在即時零售這一賽道,叮咚買菜從創業之初就清醒地知道,“不能只做一個‘搬運工’”。叮咚買菜繃緊着這根弦在領域內深耕多年後,再一次交出了極爲亮眼的成績單。財報顯示,叮咚買菜2024Q1營收54.8億元,同比增長9.1%,並且已經連續5個季度保持正增長態勢。
近期,叮咚買菜主動開啓了一場自上而下的組織架構調整,將原有的商品開發中心,調整爲由10位核心高管牽頭帶隊的10個獨立事業部,目的則是拋開過去的經驗主義,開發出差異化的好商品。
從近期的叮咚買菜APP改版上也能看出,其首頁新增了“品質之愛”專區,內含尋味中國、低GI、寶媽嚴選、配料乾淨、減脂等板塊,還有AI飲食管家功能,這一功能會根據用戶所在區域、天氣等因素做出合理飲食推薦。
叮咚買菜能夠坐上即時零售行業“大哥”的位子,並非沒有道理。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分析認爲,叮咚買菜是從種植、加工到配送全環節深度參與,通過AI預測和冷鏈技術實現“24小時鮮達”的全鏈路。並且還有着區域前置倉的密度優勢,特別是江浙滬地區前置倉網絡密集,倉均日均單量和履約效率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另外,叮咚買菜的自有品牌工業化能力比較強,包括建設中央廚房和預製菜工業化生產能力。
這也讓2025年第一季度長三角區域成爲叮咚買菜的高速增長引擎,上海、浙江、江蘇區域GMV同比增長分別爲5.0%、17.8%和13.9%。
叮咚買菜此次主動調整背後,或與電商巨頭們開始佈局即時零售市場有關。
從去年開始,美團小象、盒馬以及前身爲京東買菜的京東七鮮等,紛紛以各自的獨特優勢在即時零售領域佈局和發力,試圖爭奪行業第一的位子。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此前發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則顯示,即時零售將繼續保持蓬勃發展之勢,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
莊帥分析認爲,其他自營前置倉獨立平臺面臨着和叮咚買菜差不多一樣的問題,美團的小象超市要稍微好一些。在他看來,自營前置倉獨立平臺要麼成爲自有品牌公司入駐各大渠道,要麼開設線下實體店結合前置倉才能獲得規模化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