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看不到星星,心中也是一片皎潔——“追”衛星的人VS王者榮耀冠軍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這屆“00”後有點東西。
頂得住戈壁灘的風,抗得住青海湖的浪,能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還能在“王者峽谷”裡“縱橫馳騁”。
他是趙天睿,今年24歲的他,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光學遙感研究中心在讀研究生,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個“追星星的人”。
吃苦“吃土”都不怕,只要能追到“TA”
去年九月,趙天睿跟隨外場定標團隊來到青海湖,他們要前往湖中心,追逐一顆特別的“星”——風雲3D衛星將從青海湖上空經過,他們需要在衛星過頂的1個小時內完成定標測試。
什麼是衛星定標?當我們用相機拍攝時,需要確保鏡頭對焦準確,這樣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衛星定標也是同樣的道理。衛星在遙遠的太空,距離地面甚至有上萬公里,想要保證拍攝的圖像準確,就需要給它進行“定標”。而定標的“校準點”,通常都是“無人區”,比如沙漠、湖心,以保證大氣乾淨,地表均一,干擾比較小。而這樣的地方,往往也充滿了不可預知的挑戰。
趙天睿說,老一輩的“追”星人,在大漠裡遇到過沙塵暴,差點沒能走出去,在戈壁灘上還曾經與狼撞了個對面。而青海湖,更是“陰晴難定”,陽光與風浪,說不清哪個先到。
一次衛星定標通常需要有三次成功的同步測試,但同步測試有一個非常嚴苛的條件——衛星既要過頂,天氣又要好。“湖中心有時候風浪特別大,一邊狂吐一邊還要保護儀器。”剛剛在戈壁灘“吃”了一嘴土的趙天睿,並不覺得苦,唯一揪心的事是天氣不好,無法定標。長達一個月的守候,寂寞和艱苦都可以吞下,可這顆“星”,一定要追到。
這場接力賽,我只想當個有用的人
和“追”星一樣,趙天睿的生活裡,有很多執着追尋的事情。騎行、跳舞、游泳、馬拉松,當然,還有拿王者榮耀冠軍。
熟悉趙天睿的人,可能有點驚訝,一個興趣如此廣泛,性格如此跳脫的“00後”,是怎樣做到能在“無人區”的寂寞和艱苦中,一“蹲”就是幾個月?趙天睿說,因爲相信老師,相信團隊,也相信自己,一定能“追”到這顆星。“我覺得只要有這個盼頭在,我把手裡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這份相信,源於這個團隊前赴後繼的攻關克難。
這些來自科學島的追星人,從90年代開始,一代又一代闖風沙,戰巨浪,一追就是30年。30年後,大漠戈壁,青海湖上越來越多的年輕面龐,仍然在講述着這個薪火相傳的“追星”故事。目前,在衛星定標自動化技術方面,他們不僅破解了“卡脖子”難題,還做到了世界領先,將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作爲團隊的一員,趙天睿希望自己能像前輩們那樣,“即使一時看不到星星,心中也是一片皎潔”,他說:“科研對我來說,是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贏下這一局。”
至於未來,對這個00後來說,似乎還很遙遠,但目標卻很明確。
“做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