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救市措施暗藏玄機 金管會最擔心什麼?
臺股明天開盤,在川普關稅海嘯來襲下,金管會今天傍晚提出三大救市措施,其中未提出跌幅限縮,也未提出平盤下不得放空等措施,取而代之的是拉高借券賣出的資金門檻,在政策的背後,其實暗藏玄機,金管會最擔心的是什麼?
其實,金管會最擔心的是國際對衝基金、避險基金,甚至是禿鷹集團趁川普的關稅風暴來趁火打劫,透過放空臺股來投機獲取暴利,進而對股市造成更大的賣壓衝擊。而金管會的設算也非常巧妙,1400多家的上市櫃公司,經過金管會盤點之後,借券賣出金額佔大盤成交值的比率爲4.34%,比起金管會所提出的最新限額3%還要高,因此要能在本週內借券交易,可說難上加難。另外,也特別把借券的成本,從原本股價的90%,現在要130%,等於要出比買股更多的錢來放空,可見金管會已把防堵國際炒手對臺股的投機放空視爲第一要務。
對於金管會未直接限制平盤之下不能放空,或是未限縮股市跌幅的作法,券商高層大多表示肯定,認爲這是較尊重市場機制的作法;也有券商高層認爲,三大護市措施以一週爲期,一方面代表金管會擬且戰且走,隨時進行動態調整,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認爲最危險的時期會是這一週,再加上國安基金若出動發揮足夠的信心穩盤效果,金管會的暫行措施拖太久反而沒必要。
至於金管會所謂的「多元擔保品」,根據金管會的規畫,原先不被券商受理的,諸如定存單、債券、基金,或是客戶透過外復委託業務所買進的海外股票、債券這些,都可以替代股票或現金,來彌補接下來一週股票因爲大跌而致使融資擔保維持率不足的部分。
以定存單爲例,官員指出,先前客戶還必須先把定存解約把資金領出來彌補融擔維持率,但現在開放多元擔保品之後,若能以定存單來替代,股民就不用解約定存來補擔保維持率了。
至於不動產,則恐怕較不能被券商所接受涵蓋在多元擔保品的範疇。官員也認爲,不動產還涉及估價,比較複雜,一位券商高層也指出,不動產估價這是銀行的專業,券商的營業員根本沒有估價能力,也不適合,一般還是希望能用債券、基金、股票作爲擔保。
尤其是債券,券商高層指出,債券比起股票的穩定度更高,所以先前券商在作擔保融資時,比起股票只會借6成,倘若是美國政府公債,券商甚至願意借到8成,不過對此,先前金管會尚未放行,然而這次因爲時機巧合,竟然因爲金管會開放債券能成爲多元擔保品其中的一環,讓債券也能加入券商可接受的擔保品之列,而在本週的暫行期間過後,債券作爲券商的擔保品,券商亦期待能「常態化」。
金管會宣佈三大救市措施 背後隱含玄機。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