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打棒球就打棒球 扯什麼「阿共仔的陰謀」
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6日指出,將密切關注大陸成立「中國棒球城市聯賽」(CPB)是否出於政治動機。記者陳宥菘/攝影
近日,因謠傳即將開打的中國棒球城市聯賽(CPB)中,有一隊的隊徽與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過於相近,引發衆多球迷議論、甚至還有兄弟球迷「燒球帽」表達憤怒。陸委會則質疑大陸爲何突然成立新聯賽?是否帶有政治動機?還說背後的運動行銷公司要把臺灣球員拉到對岸,「我們會密切注意」。
事實上,大陸目前最具規模的成人級棒球聯賽屬CBL(中國棒球聯賽),其中包括天津獅、北京猛虎等部分臺灣球迷也知道的球隊,這些隊伍是由當地政府與體育局管理,球員同樣簽有合約,類似臺灣成棒賽事;CPB則是想逐漸打造出更近似於臺灣職棒,或大陸自己的中超、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等級的職業賽事。
更重要的,爲發展棒球運動,大陸許多省市早已有自己的青訓系統,不像臺灣人以爲的都是半路出家的半吊子,更別說進入這些省市代表隊也並不容易。此外,目前CBL的球隊中,早已有從臺灣職棒退下來的球員加入,他們多處當打之年,卻因在臺灣職棒與成棒圈已無發展機會,被迫離鄉背井打球,也就是圖個溫飽、想過好日子罷了;一些教練也長期在大陸推廣棒球並協助訓練,多數球迷並不會因此批判他們「通敵」或「資敵」。
當然,大陸要發展自己的職棒無可厚非,爭議點在於網路目前流出的五隊中,有三隊背後金主爲臺灣企業,甚至有隊徽疑涉抄襲中信兄弟。但一來,過往中職草創時期,不僅中職logo也很像MLB的翻版,各隊吉祥物的圖案也可在其他聯盟找到類似樣貌;且這屬於專利商標的領域,如同中信兄弟發表的聲明「若有侵權將採取必要措施」。
二來,即便這些球隊每隊都要網羅十名以上港澳臺球員,球員多個發展機會有何不可?臺灣的市場腹地就是這麼大,每年出產的青棒、成棒球員如此多,一些球員年紀輕輕就被職棒淘汰,甚至許多還擁有國手資格,他們受限成棒規定無法人人返回業餘,多個表現的舞臺與空間都是機會。
從推廣棒球運動的角度來說,中國大陸若有朝一日真的成立一個健全的職棒聯盟,對世界的棒運絕對利大於弊。
說穿了,此次新成立的聯賽,充其量只是試水溫,不要說臺灣球員,絕大多數CBL球員也都在觀望,看看這個新聯賽究竟能發展到什麼層次,豈是行銷公司說拉就拉?
更別忘了,迄今仍沒有真正意義職業棒球的中國大陸,早已在北京奧運擊敗過當時擁有嘟嘟、鋒哥、恰恰、阿福等一時之選的臺灣。這就是棒球,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同韓國近年屢次敗給臺灣,韓國人驚愕之餘也在力求精進,這纔是運動比賽的真諦。只會扯統戰、什麼都說是「阿共仔的陰謀」,這「一日球迷」未免也太過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