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滇緬光武部隊忠魂 「復雲亭」在桃園龍岡復刻
光武部隊爲紀念黃朝理,曾在泰北的回莫基地設立「復雲亭」。記者程嘉文/翻攝。記者程嘉文/翻攝
1972年4月12日,中華民國政府宣佈:身兼中共副主席、副總理、國防部長的林彪,已因意圖推翻毛澤東失敗,出逃時墜機身亡。由於林彪半年沒露面,各國對其失勢充滿猜疑,但當時中國大陸資訊極度封閉,直到我方公佈林彪死訊之後,中共才被動證實。這起領先全球的情報勝利,來自國防部情報局的「光武」遊擊部隊突襲雲南,截獲中共中央發佈的1972年第四號文件。
隨着外交局勢轉變,光武部隊於1975年解散,直到近年才逐漸被外人所知。上週三的九三軍人節,在桃園龍岡忠貞社區的異域故事館,舉行「復雲紀念亭」的揭幕儀式。復雲亭是紀念光武部隊前副指揮官黃朝理,在邊區化名「黃復雲」(光復雲南)。他是1960年代情報局配合反攻大陸的國光計劃,所犧牲的唯一將官。
1967年,黃朝理率部深入緬甸境內的萊吉山建立遊擊基地,中途遭到緬軍阻攔,抱病率領部屬趕路轉進,中途因爲腸阻塞去世。光武部隊爲了紀念他,在泰北格致灣與回莫的基地,建有復雲紀念亭。如今在軍情局的忠烈堂,以及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都有黃朝理的牌位。
光武部隊在緬北吸收許多華僑子弟加入,等到1975年部隊解散,許多人跟隨情報局一起撤回臺灣。如今闖出名號的「米幹大王」王根深是少校退伍,他捐資在忠貞社區興建「異域故事館」,陳列金三角文物與歷史。如今又在館前重建復雲亭,紀念當年殉職的老長官。
復雲亭揭幕儀式,多位昔日光武部隊成員出席:包括後來官至軍情局副局長的翁衍慶,將黃朝理骨灰由前線送回的王玉祥;以及首任指揮官鄧文勷之子鄧惠孫、軍情局前局長劉德良、桃園文化局主秘張至敏、退輔會桃園榮服處長鄭源敏等人。
翁衍慶表示,鄧文勷、黃朝理兩位長官,專長都是作戰計劃,爲了配合在西南建立遊擊基地,特別由國防部聯三(作戰)次長室調來情報局。他也感嘆,黃朝理若非身處沒有醫療的偏遠邊區,當不至於喪命。
曾任金管會主委、現任中央存保董事長黃天牧,是黃朝理的長子。他致詞表示,父親去世時自己只有9歲,對其事蹟並不清楚,因爲父親生前絕不對家人透露公務。他要感謝光武部隊的前輩,因爲近年與他們接觸,總算知道父親當年爲國家的付出。黃天牧說,自己要以15個字總結:「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向光武英雄致敬。」
復雲亭的揭幕儀式上,黃天牧向光武部隊老兵與家屬們深深鞠躬,感謝大家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記者程嘉文/攝影
中央存保董事長黃天牧,父親黃朝理(復雲)1967年在緬北游擊區急病去世,是情報局光武部隊唯一犧牲的將官。記者程嘉文/攝影
紀念光武部隊副指揮官黃朝理的「復雲亭」揭幕,老兵與後人們一一獻花致祭。記者程嘉文/攝影
黃朝理(左)、王玉祥(右)深入緬甸前,攝於泰北的格致灣基地。王玉祥是最早加入情報局的當地華僑青年之一,在黃朝理病故後,將其骨灰帶回。記者程嘉文/翻攝
在忠貞社區異域故事館前重建的復雲亭,9月3日揭幕。左起王根深、黃天牧、鄧惠孫、何明果(大同大學校長,情報局子弟)、翁衍慶。記者程嘉文/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