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18世紀臺灣 2圖列重要古物
清乾隆臺灣地圖(局部)卷末描繪臺灣北部,左上方圖說記錄當時對臺灣海域的觀察,抹香鯨與龍涎香出現在紀錄中。圖/故宮提供
文化部近日公告,將故宮院藏文物「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與「乾隆臺灣地圖」指定爲重要古物,其中「乾隆臺灣地圖」爲傳統手繪青綠山水畫風格,呈現臺灣本島自然及人文景觀,山脈以東的地圖上方空白處,依序書寫多處原住民聚落名稱,繪者顯然對於「山之後」的部落分佈已有相當認識。
故宮表示,今年故宮百年院慶系列特展,北部院區六月廿一日起將推出「宮樂響起︰文獻中的宮廷音樂」特展,規畫展出「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部分彩繪圖;而「乾隆臺灣地圖」未來也將於相關主題展覽中展出。
故宮表示,典藏「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爲清代紙本彩繪圖文冊,包含卅九幅彩圖與四十幅圖說,多采「一圖一說」形式對照呈現。本冊由清乾隆年間臺灣府知府蔣元樞編繪,記錄其其任內在臺灣興建寺廟、府署、軍事、教育、民生等各項建設成果。其中現已不存的臺灣佐屬公館、鹿耳門公館、臺邑望樓、彰化縣望樓等歷史建築重現紙上,而天后宮、城隍廟、臺灣府學等現存建築則呈現當年原貌。
「乾隆臺灣地圖」涵蓋澎湖羣島在內的臺灣西岸近海島嶼、沙洲、礁石等,圖中除了以實景式符號繪注中央山脈以西的地貌景觀。卷末所繪的臺灣北部區域,左上方圖說記錄對臺灣海域的觀察,文中紀錄「此處不時有見海翁魚,魚能吐龍涎香」,而紅毛船出入的八尺門﹙港﹚「港水甚清,常見五色魚」,展現地方特色。
其中「海翁魚」是鯨魚的名稱之一,「龍涎香」則被認爲是抹香鯨體內排出的物質,此一「海翁魚」推測是抹香鯨。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