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消防局啓動地震桌演 安樂區模擬強震應變場景
▲強震來襲怎應對?基隆安樂區導入HSEEP演練強化災防韌性。(圖/記者郭世賢翻攝,下同)
記者郭世賢/基隆報導
爲強化地震災害應變能量,基隆市消防局推動「2025年度以境況模擬爲基礎之桌演規劃講習及演練執行計劃」,並擇定地震風險相對較高的安樂區作爲本年度示範演練場域。8月1日於安樂區公所舉辦「HSEEP桌上推演(TTX)」說明會,正式啓動演練準備工作。
此次說明會邀請內政部消防署「強韌臺灣計劃」協力團隊成員,包括中華大學單信瑜教授與黃姿瑄專任助理擔任解說講師,並由安樂區長汪海淙、仁愛區長李宗奇,協力團隊顧承宇特聘教授(兼任副校長)與劉芷妤教授共同主持,會議同時邀集市府相關單位代表出席參與。
演練情境設定爲某日傍晚17時30分,北部地區發生規模6.9強震,安樂區震度達6弱,造成全區停電、停水、通訊中斷,並伴隨餘震、多棟建物倒塌及坡地社區受損等複合式災情,迫使地方災害應變機制迅速啓動。
此次桌上演習共劃分三大階段,分別爲「災情通報與即時應變」、「災後緊急搶通」及「疏散收容安置」。演練過程將模擬實際情境操作,強化災情掌握、人員召回、避難處所評估、物資調度等關鍵應變作爲。規劃導入美國「國土安全演習與評估計劃(HSEEP)」架構,對應內政部消防署「強韌臺灣」政策,藉由系統化流程提升基層政府與協力單位之整體應變協調效能。
單信瑜教授表示,地震初期救援資源難以迅速到達,第一線反應往往須仰賴地方公所。若基層單位無法即時啓動應變,民衆將陷於孤立風險之中。因此,在人力與資源有限情況下,如何快速回應社區需求,正是演練的核心挑戰。
他也強調,演練目的不在追求完美,而是檢視現有應變能力並持續精進。例如模擬建德國小作爲避難所,若遇交通動線受阻、停電無法供電時,民衆的熱食如何供應?是否只能發放泡麪?現有物資是否足夠?這些細節都需提前盤點並透過演練反覆驗證與強化。
顧承宇副校長則指出,災害發生當下中央無法即時掌握第一線情況,地方應建立健全通報網絡,結合里長系統進行即時回報。若通訊中斷,更須預設備援機制,如熟悉社區場域的慈善團體是否具備帳棚、發電機等應急設備,平時即應盤點整備。同時強調,在人員異動頻繁的情況下,制度化訓練格外重要,需透過定期演練確保應變團隊具備迅速反應與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