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回收率連續多年低於全國平均值 紙容器等混入垃圾丟棄
審計單位指基隆一般廢棄物未能有效抑減,回收率連續多年低於全國平均值。記者遊明煌/攝影
基隆市環保局統計民國109至112年一般廢棄物產生量介於21萬1900公噸至22萬4883公噸間,審計單位發現一般廢棄物未能有效抑減,回收率連續多年低於全國平均值,經查主因是紙類與紙容器等資源回收物混入一般垃圾丟棄。環保局表示,將強化垃圾分類、破袋稽查等減少一般廢棄物產生。
環保局109至113年持續辦理「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辦理資源回收」及「資源循環促進垃圾減量回收補助」等計劃,各年度編列經費 1079萬元至1946萬元間,辦理資源回收業者稽查與輔導、推動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稽查、垃圾分類破袋稽查等作業。
基隆審計室指出,經查109至112年,一般廢棄物產生量介於21萬 1900公噸至22萬4883公噸間,其中112年產生量22萬917公噸,雖較111年22萬4883公噸略爲減少,但113年上半年產生量爲11萬2230公噸,仍較112年同期11萬2178公噸微幅增加。
資源回收量雖由109年11萬21公噸增至112年11萬6591公噸,但廚餘回收量則由109年6581公噸降至112年3405公噸,導致一般廢棄物回收率由109年55.03%降至112年54.32%,且均低於全國平均值約3.74至6.32%;而113年上半年一般廢棄物回收率53.27%,也較全國平均56.87%下降3.6%。
基隆審計室指出,環保局破袋檢查,自112年3月起告發未符規定案件,據統計113年上半年告發193件,已較112年同期319件減少,經查主要原因是紙類與紙容器等資源回收物混入一般垃圾丟棄,整體成效有限。
基隆審計室函請環保局持續透過多元管道加強源頭減量與廢棄物回收宣導,並針對回收率下降原因研提改善措施,以降低廢棄物產生量及提升回收率,達資源循環利用目標。
環保局迴應指出,將持續辦理資源回收、垃圾源頭減量等宣導活動,落實廢棄物循環回收再利用政策,並加強辦理垃圾分類破袋稽查等,以減少一般廢棄物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