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工商界力挺四接 環團駁:協和轉再生能源更好

環團表示,協和電廠附近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若能夠跳過燃氣階段,直接發展再生能源,相信對基隆工商業界更有幫助。(張志康攝)

多位基隆工商界代表13日上午,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支持臺電興建四接,對於工商界代表的發言,環團一一提出了迴應,並認爲基隆協和電廠若能夠直接跳過燃氣發電階段,朝向再生能源發展,將對基隆的工商發展更有幫助。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基隆工商界代表支持四接的理由,不外乎:若環評不能通過,老舊的燃油機組就要繼續用、協和油改氣,減少空污及碳排;輝達有意將海外總部設在北部,以及臺電已經把填海造地面積縮小等。

其中,協和電廠現有的3、4號機,因爲空污防治設備已無改善空間,無法符合三級防制區加嚴標準,原本就規畫於今年6月30日除役。其次,若協和電廠轉型爲燃氣電廠,則碳排放量將自2023年度的195萬噸,激增爲623.5萬噸,溫室氣體將較過去多出數倍,是「增碳」而非減碳;空污排放量,也將較轉型地熱等再生能源更高。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目前包括輝達、Google、Meta、微軟等國際科技公司對於電力的要求都希望能夠零排放,並積極尋求以地熱維持資料中心運作。協和電廠附近有豐富的地熱潛能,若投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等,才真正有助基隆工商發展的能源轉型。

蔡雅瀅指出,國際上許多研究都指出「填海造地」會嚴重損害漁業資源,能源開發不該只有在「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填海造地一種選項。過去中油三接也曾多次縮減造地面積,最後在藻礁公投期間,提出「不造地」,重視基隆漁業發展,應要求臺電做出「不造地」承諾,而非有縮小造地面積就好。

王醒之認爲,臺電寧願利用資訊落差,營造對立局面,也不願針對環團提出的意見及看法積極迴應,他期待政府能夠正視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民意,並積極迴應民衆對保護自然海岸與海洋生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