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大武崙溪大量魚羣暴斃 環保局:河水含氧量下降所致
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溪出現大量河魚翻白肚暴斃,基隆市環保局初步判定不是河川污染,而是含氧量不足。(張志康攝)
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溪出現大量河魚翻白肚暴斃,基隆市環保局初步判定不是河川污染,而是含氧量不足。(張志康攝)
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溪出現大量河魚翻白肚暴斃,基隆市環保局初步判定不是河川污染,而是含氧量不足。(張志康攝)
基隆市安樂區基金二路的民衆近日發現,家附近的大武崙溪的河面突然有大量魚羣翻白肚,便立即撥打1999專線向基隆市政府反映狀況。基隆市環保局陸續在12日及13日上午採樣進行水質檢驗外,也派出清潔隊清理現場。初步判斷應該是河水的含氧量下降,纔會讓河魚暴斃。
附近的民衆表示,每年初夏,安樂區的大武崙溪及下游的鶯歌溪都會出現大量河魚翻肚暴斃的情況,往年大多是在6月出現類似的情況,但今年或許因爲有颱風過境的原因,直到8月才發生,除了擔心是否有河川污染外,也質疑爲什麼每年都會出現類似的事件。
基隆市環保局表示,自11日傍晚,就接獲了民衆反映大武崙溪發生了大量河魚暴斃的狀況。12日上午便派員清理,共清出了252公斤,約300尾暴斃的河魚。
不料,13日上午又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大武崙溪又出現了大批河魚暴斃。環保局在9時前也趕到現場,也派出人員進行死魚的清理,並進行水質檢測。初估現場暴斃的河魚約500公斤、630只,預計於下午清理完成。
基隆市政府環保局水質及土壤防治科表示,初步判定可以排除河魚暴斃是因爲受到污染。以現場狀況來看,應是受到近日基隆雨量較少,使得水位降低,又因爲連日高溫影響,河中的水溫升高、導致水中溶氧量降低導致河魚大量暴斃。
環保局強調,若於水污染管制區使用農藥或化學肥料,或其沿岸規定距離內(堤防內)棄置垃圾、水肥、污泥、酸鹼廢液、建築廢料或其他污染物,將依水污染防治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