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從娃娃抓起
沒人知道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到,但當意外突襲時卻都期望有人出手相救。遼寧瀋陽11歲女孩胡紫涵危急時刻救下一名卡喉女子,這幾天感動了天南地北的中國人,人們紛紛對這位小女孩豎起了大拇指。小紫涵關鍵時刻的不凡之舉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在全社會更大範圍地開展“救命”培訓顯得十分迫切。
近日,小紫涵與母親在瀋陽一家餐廳就餐,一名女子在喝珍珠奶茶時,不慎將“珍珠”嗆入氣管,說不出話、喘不上氣,只能不停地揮舞手臂求助,周圍人除了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一時間都束手無策。情況危急,今年6月剛開始學習急救知識的胡紫涵主動站了出來,在衆人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她從容運用所學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僅在半分鐘內就讓被救女子轉危爲安。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這個“不驚”的背後,正是因爲有人學習並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識,從而爲他人點亮起生命的燈火。今年7月8日中午,廣西河池的高一學生顧明褀路遇七旬老人摔傷。他迅速將老人移至陰涼處,熟練用自備急救包爲其清創包紮,最終老人平安脫險。事實上,像胡紫涵、顧明祺這樣關鍵時刻顯身手的事例還有很多。“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如果說中小學生都能學以致用,那麼大人們應該做得更好。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急救技能也要從娃娃抓起。教育部近期公佈:確定2926所學校爲第三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包括以前教育部公佈的第一批201所和第二批1000所,全國共有4127所學校已經或即將與當地紅十字會聯合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專項培訓,胡紫涵、顧明祺就是這項“救命”培訓中的傑出代表。但相比於全國所有學校而言,這種“救命”培訓顯然覆蓋面還不夠廣、力度還不夠大、次數還不夠多,它與學校自身的應急需求和全社會的應急需求無疑還有很大差距。
讓人痛心的是,許多突發性意外事故中,即便身旁有人卻因爲不懂急救知識和技能,導致不幸者沒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救護。要真正擔負起科學、專業、理性的救護責任,需要全社會所有人對急救知識是能學盡學,能用盡用。衷心期望各地在更大範圍內開展“救命”培訓,最大力度推進應急救護培訓進社區、進村莊、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真正把這一重要培訓覆蓋到每一個角角落落。(陶克強)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