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特蒐/科技多重資產基金 有撐
觀察到AI應用已逐步轉化爲營收及實質現金流。預期AI相關企業仍將展現相對優異的成長性,並持續吸引市場資金。(路透)
美中關稅戰不確定性升溫,市場波動加大。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沈思瑩表示,儘管AI趨勢持續向上並具備長期成長潛力,但目前市場對AI題材已有高度預期,相關資產評價亦不算便宜,操作上需更爲審慎並彈性操作。
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成立於2024年,透過股票主攻、債券防守,分別佔比約爲65%及35%,在享有科技公司高成長的同時,搭配債券配置降低投組波動度,兼顧長期資本利得成長機會與穩定收益。
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以科技供應鏈爲核心出發,目前以AI爲核心配置主軸,基於AI應用及算力需求持續增加,美國科技巨頭持續擴大AI資本支出,並觀察到AI應用已逐步轉化爲營收及實質現金流。預期AI相關企業仍將展現相對優異的成長性,並持續吸引市場資金,成爲資產配置的主流方向。
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沈思瑩。 野村投信/提供
以地區來看,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貫徹「由下而上」的基本面選股策略,並非針對特定區域進行主動加減碼的配置策略。截至9月底,基金配置以美國爲主約佔64%,臺灣佔比14%,中國約7%,日本約4%,呈現多元且分散的全球科技佈局。
回顧今年前三季,科技股經歷兩段波折後重拾漲勢,1月中國DeepSeek模型展現的效率遠超市場預期,市場對大規模AI資本支出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產生質疑,導致美國AI類股大跌,接着是4月美中貿易關稅衝擊全球股市,但在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資本支出再超預期,輝達新產品出貨逐步回到正軌,AI基礎建設與生成式AI應用快速擴展下,科技股重拾漲勢,美國大型科技股持續創高,臺灣AI伺服器供應鏈亦明顯受惠,成市場焦點。
沈思瑩表示,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儘管在4月受到關稅衝擊,淨值出現顯著修正,但經評估AI長線趨勢未受影響後,積極逢低加碼基本面看好之標的,包括CSP業者、臺灣AI核心供應鏈,以及中國創新科技公司等。自4月以來,績效表現亮眼,展現出色選股與資產配置能力。她指出,受到訊息面帶動,科技股9月表現顯著超越過往季節性,包含Nvidia入股Intel、OpenAI公佈重大合作,但供應鏈融資引發AI泡沫擔憂。從Google及ChatGPT都觀察到AI的算力需求增長仍迅速且強勁,因此認爲目前還沒有AI泡沫,但仍將持續關注AI產業的增長趨勢。
此外,由於即將進入第3季業績發佈期,亦重點關注企業獲利及展望,特別是企業能否將AI技術轉化爲穩定的現金流與營收穫利成長,藉此重新評估並調整核心持股。
展望後市,沈思瑩表示,美國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啓動降息循環,預估至2026年底前仍有約3碼的降息空間。同時,2025年至2027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持續上修,形成利率下行且經濟穩健的有利環境,爲股市多頭延續提供強力支撐。不過沈思瑩提醒,雖然對全球股市、科技股及AI長期趨勢仍持正向看法,但也要留意的是,目前市場主流利多已被充分反映,隨着股市評價逐步墊高,市場對利空的敏感度也同步升溫。
操作心法
●現階段AI商機仍以基礎建設爲主,透過觀察競爭格局及產品發展趨勢,聚焦於具產業地位與升級受惠的關鍵硬體供應商。
●長期重點在於挖掘能成功整合AI至商業流程以提升市佔率及成長動能之企業。同時適度分散主題集中風險,佈局有個別題材的科技股並提前佈局新興科技領域。(徐牧民)
投資小叮嚀
●科技股長多格局不變,2026年AI趨勢亦將延續,全球科技股獲利有望再創新高,美國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也有利於市場評價修復,進一步推升股價表現。
●儘管短期市場可能面臨震盪走高或漲多拉回的情境,仍應維持一定比重的核心持股,以掌握2026至2027年在資金寬鬆與基本面強勁雙重支撐下的長期成長契機。(徐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