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首飛,挑戰SpaceX的美國新火箭來了?
(原標題:運力是“獵鷹9”號兩倍,最早於6日凌晨發射,挑戰SpaceX的美國新火箭來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已經成爲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頭號商業航天企業,僅該公司在2024年就進行了多達134次航天發射,超過全球航天發射次數(259次)的一半。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日稱,全球科技巨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旗下的商業航天公司——藍色起源公司宣佈,“新格倫”重型運載火箭即將在最近幾天內首飛,如果該火箭進展順利,將成爲SpaceX的有力挑戰者。
首飛全程將持續6小時
報道稱,“新格倫”重型運載火箭去年12月底已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成功完成了首次靜態點火測試,包括推進劑加註和實際發射的倒計時流程。該火箭靜態點火測試持續了24秒,其中13秒處於全推力狀態,測試取得圓滿成功。報道稱,儘管藍色起源公司尚未公佈“新格倫”火箭的首次飛行發射日期,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批准“新格倫”重型火箭首飛的發射許可,FAA發佈的空域通告顯示,“新格倫”火箭最早將在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1月6日凌晨1時開啓發射窗口。
去年12月27日,“新格倫”火箭進行靜態點火測試。
美國“太空”網站介紹稱,“新格倫”火箭高達98米,相當於30層樓,包含兩級火箭:第一級助推火箭可以重複使用多達25次,由7臺藍色起源公司研製的BE-4發動機驅動,在升空時提供強大的初始推力;助推火箭頂部的第二級火箭內部貨艙裝有此次任務的實驗載荷。報道稱,和其他同類火箭的首次發射一樣,這次“新格倫”火箭不會攜帶真正的商業衛星,而是名爲“藍環探路者”的試驗載荷,它是藍色起源公司研製的“藍環宇宙飛船”的模擬版本。根據藍色起源公司發佈的公告,“藍環探路者”裝置包括一個通信陣列、電力系統和一個固定在次級載荷適配環上的飛行計算機,它將在這次飛行任務中驗證其從軌道到地面的通信能力,以及在軌遙測、跟蹤與指令硬件和地基輻射測量跟蹤系統是否工作正常。
報道提到,從發射到第一級助推火箭着陸再到任務結束,“新格倫”火箭首次發射將持續約6小時。如果這次任務成功,它將成爲藍色起源公司爲美國太空軍和“國家安全太空發射”計劃提供的認證飛行之一。
具備性能優勢
CNN稱,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新格倫”火箭被認爲是SpaceX主力運載火箭——“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的有力競爭者。不過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目前對“新格倫”火箭首飛態度積極,去年12月27日“新格倫”火箭靜態點火測試後,他在社會媒體上表態稱:“一路平安(Godspeed)!”
“太空”網站介紹稱,藍色起源公司以美國傳奇宇航員約翰·格倫命名的這種重型火箭早在2016年就開始研製,它的起飛推力爲1750噸,近地軌道運力4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超過13噸。相比之下,現役運載火箭中只有爲美國載人登月計劃專門研製的SLS重型運載火箭以及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運力更大,而SpaceX使用最多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力爲23噸。報道稱,“新格倫”火箭雖然運力是“獵鷹9”號的兩倍,但發射價格可能大致相同,每次發射約爲6000萬至7000萬美元,優勢相當明顯。
“新格倫”火箭採用7臺BE-4發動機。(圖源:藍色起源公司)
相比SpaceX的“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火箭,“新格倫”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它配備有直徑7米的載荷整流罩,有效載荷體積是標準5米級商業整流罩的兩倍,這意味着它可以更靈活地裝載不同的有效載荷,或者攜帶尺寸更大的航天設備。
另一方面,“新格倫”火箭也特別注重可重複使用。它使用的BE-4發動機號稱“史上推力最大的液氧甲烷發動機”,海平面推力高達240噸,可以重複使用100次以上,具備發射維護檢修少的優點,有助於快速連續發射。“新格倫”第一級助推火箭着陸過程與“獵鷹9”號類似,裝有空氣動力學翼片,可調整降落方向和姿態,並展開6個着陸支架,降落在專門準備的海上平臺。
強化美國太空發射優勢
“太空”網站稱,“新格倫”火箭原計劃2020年實現首飛,但與美國大部分新火箭項目一樣,它的進度也嚴重拖延,導致積壓了大量發射訂單。例如藍色起源公司一直在全力推銷“新格倫”火箭,與SpaceX和“聯合發射聯盟”(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資的航天發射企業)爭奪利潤豐厚的美國軍事發射合同。美國太空軍於去年6月與藍色起源公司、“聯合發射聯盟”和SpaceX簽署了價值56億美元的合同,將在未來4年執行“國家安全太空發射”計劃。
同時藍色起源公司還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多家商業公司達成發射衛星的合同,特別是將爲“柯伊伯”互聯網衛星星座執行27次發射任務,後者的性質與SpaceX的“星鏈”互聯網衛星星座類似。
此外,藍色起源公司此前一直在利用“新謝潑德”亞軌道火箭展開太空旅遊,在超過20次商業太空旅遊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CNN稱,“新格倫”火箭技術成熟後,未來將爲該公司的太空旅遊以及商業空間站項目提供近地軌道的載人服務。“藍色起源公司及其商業合作伙伴希望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建造新的商業空間站,爲宇航員提供一個新的太空停留地”。
CNN稱,“新格倫”火箭如果進展順利,有望對SpaceX當前在商業航天發射領域的主導地位形成挑戰。但如果該項目繼續拖延,一旦SpaceX的“星艦”超重型火箭技術成熟,前者的優勢將不復存在。但美國航天分析人士認爲,NASA目前仍有意扶持藍色起源公司,確保美國未來航天發射業務不會完全由SpaceX“一家獨霸”。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球一共進行了259次太空發射任務,比2023年的221次增加了17%。其中僅SpaceX就完成了134次“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系列火箭的發射任務,高於2023年的96次。數據顯示SpaceX在2024年的發射任務比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還多,凸顯美國在太空發射領域的主導地位。不論“新格倫”火箭能否挑戰SpaceX的主導地位,但它的加入將進一步強化美國在太空發射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