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競爭加速!頭部廠商推新品預熱車展 從“拼參數”到“拼量產與適配”

《科創板日報》4月22日訊(記者 陳俊清 餘佳欣) 2025上海車展開幕前夕,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同時發佈新產品。

4月21日,禾賽科技舉辦技術開放日活動。活動現場,該公司發佈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千釐眼”,並正式發佈新一代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ETX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AT1440車規級激光雷達和FTX車規級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

同日(4月21日),速騰聚創發佈真192線車載高性能數字化激光雷達EMX。據介紹,據瞭解,根據市場不同需求,速騰聚創可以快速定製不同造型、線數、幀率、探測距離、FOV等參數的數字化激光雷達,覆蓋從96線到2160線等不同規格。

激光雷達競爭從“拼參數”走向“拼量產與適配”

參數方面,禾賽科技最新發布的AT1440是線束達到1440線,搭載禾賽第四代自研芯片,測距達300米@10%反射率,點頻超3400萬點每秒;速騰聚創發佈的EMX擁有真192線高線數掃描,具備每秒高達288萬點的高清點雲、0.08°×0.1°全局角分辨率,提供最遠300米的探測距離、最高20Hz幀率。

有業內人士表示,激光雷達性能指標中,點頻比線數更能準確描述產品性能,線數是描述激光雷達垂直方向掃描的激光數,反映到點雲上只是垂直方向的點數,而點頻是描述激光雷達每秒鐘輸出的點數。

“激光雷達已從‘拼參數’進入‘拼量產能力與場景適配’階段。速騰聚創的定製化策略有助於快速響應車企需求,而禾賽的芯片化技術爲高階自動駕駛提供了更好性能。未來,市場份額將取決於誰能更高效地將技術優勢轉化爲規模化交付。”上述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表示。

從上述兩家激光雷達企業新品推出進度來看,禾賽科技方面,AT1440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在卡爾動力全球首款未來運輸機器人上首發,並同步搭載在量產的卡爾動力L4級自動駕駛卡車編隊解決方案中。

速騰聚創EMX已獲得多家整車廠定點合作,將於年內量產上車。另據速騰聚創CEO邱純潮透露,滴滴自動駕駛已搭載、速騰聚創全固態數字化激光雷達實現前裝量產。此外,庫獁科技與速騰聚創合作定製的激光雷達版高端割草機器人已發佈。

對於目前激光雷達行業競爭發展趨勢,上述業內人士認爲或將主要聚焦於兩點:一是技術路線分化,數字化架構與芯片化集成並行,推動性能與成本平衡;二是生態圈擴張:車企合作從單一硬件採購轉向聯合開發,如速騰聚創與滴滴、禾賽科技與卡爾動力的深度綁定。

海外市場、機器人業務或成激光雷達廠商業績增長點

據禾賽科技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其2024年總營收達到20.8億元,創其歷史新高;全年Non-GAAP淨利潤達1400萬元,使得禾賽科技成爲全球首家且唯一實現全年Non-GAAP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

對此,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表示,“實現盈利的本質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做海外;另一方面是做非車載業務,靠這兩部分業務把毛利拉起來。”

其中,海外方面,李一帆表示,中國汽車產業鏈就像中國乒乓球隊,自己在國內互相競爭時較爲痛苦,但與海外企業競爭的時,中國汽車產業鏈企業優勢盡顯。“可以看到中國供應鏈的能力、交付能力相比絕大多數海外競爭對手不在同一量級。”

近期,禾賽科技宣佈與一家歐洲頂級主機廠達成多年獨家定點合作。對此,禾賽科技表示,這是迄今爲止海外前裝量產激光雷達領域規模最大的訂單。不過,禾賽方面並未透露具體車企名稱。

“與國外頂級車廠合作並不是一帆風順。最難的點在於歷史上中國供應商在全球市場最頂尖的競爭中變成獨供這件事,本身是很少見的。對於海外車廠而言,選擇成本會特別高,拋開最起碼的語言、文化,還有非常多的挑戰。”李一帆坦言道。

非車載業務方面,禾賽科技近年來注重機器人業務拓展。據瞭解,禾賽科技通過Pandar、QT等系列產品,覆蓋配送、清掃、割草等場景,與追覓割草機器人、宇樹機器人等1700家企業合作。2024年,其機器人業務營收佔比已從5%提升至15%。

李一帆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禾賽科技的長期增長並不取決於汽車,而取決於機器人。“可以確定的是,長期的機器人激光雷達的總收入規模應該會明顯高於汽車。”

當前,隨着下游新能源汽車競爭日益激烈,激光雷達廠商車載產品正向縱深發展,產品價格也在持續下探。

對於激光雷達價格,李一帆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激光雷達價格仍在降低,但銷量上漲較快。“考慮車規級激光雷達質量、性能、成本,在我看來ATX價格200美金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