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今年長租公寓供應增速從41%降至9%,保租房成主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記者袁秀麗)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好租住:產品力鑄就資管力——2025全國品質租住大會”上,睿和智庫創始人兼首席研究員韓瑋燁表示,住房租賃市場規模持續擴張,但增速明顯放緩,結構性矛盾顯現。
在供給端,據睿和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6月,全國新開業長租公寓項目達416個,其中340個披露開業房間數,新開業規模達20.1萬間。按此趨勢推算,2025年全年全國新開業長租公寓項目預計達800個,新增供應量約40.2萬間。而對比近年新增供應數據可以看出,新開業規模雖保持增長,但環比增速已從2024年的41%顯著下滑至9%,反映市場正從粗放的高速增長逐步進入平穩發展期,增量空間收窄。
在供應結構方面,保障性租賃住房已成爲絕對主力。新開業房源中,有71%(11.2萬間)已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中低端白領公寓項目仍是主流產品,差異化產品供給不足,尚未滿足多元化需求。此外,大型租賃社區(房源量超過1000間)集中入市,其供應房源量佔比大幅提升17個百分點。短期內大量房源集中釋放,導致部分城市局部區域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非理性競爭加劇。爲維持出租率,不少項目不得不調低租金,項目回報週期進一步延長。
從需求層面來看,剛需型產品(如青年公寓、小戶型)受益於供應增加,租金漲幅趨緩甚至有所下降;改善型需求(如家庭式、高端服務式公寓)目前佔比仍較小,不足10%,需依賴市場化產品予以補充;定製化需求(如企業集體宿舍、人才公寓)雖有望成爲新增長點,但目前規模有限。
“2025年對租住行業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我們將2025年稱爲‘中國品質租住元年’。”韓瑋燁分析指出,在監管日益清晰、政策逐步完善、需求持續升級的推動下,市場邏輯正發生根本性轉變——從追求“規模至上”轉向“慢規模、強產品、精運營”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