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調研潮涌!電子、醫藥生物成最火賽道 公募單週千次出擊

5月13日,A股主要指數高開回落,創業板指開盤一度漲近1.3%,截至收盤,滬指漲幅收窄至0.17%,報3374.87點;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微跌。

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以來的震盪調整格局已經出現積極變化,尤其是五一假期後,在政策利好持續釋放下,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回升。數據顯示,節後至今三大股指普漲,其中,創業板指以逾6%的漲幅領跑,深證成指和上證指數分別漲超4%和2%。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調研活動顯著升溫。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的調研力度都保持強勁勢頭,4月調研環比增幅超過100%。

公募基金單週調研超千次 機構熱衷電子和醫藥生物行業

機構調研熱情持續活躍。貝殼財經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4月期間,195家公募基金參與到A股市場調研,覆蓋到電子元件、通信設備等上百個wind行業中的975只個股,合計調研頻次達1.28萬次,環比上月翻倍增長。

五一節後首周,共有144家公募基金公司參與到A股上市公司調研,依舊維持了單週調研超千次的強勁勢頭。

私募機構方面,貝殼財經記者據私募排排網獲悉,4月共有1189傢俬募證券管理人蔘與A股上市公司調研,覆蓋27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的639只個股,合計調研頻次達7647次,較3月的3513次實現117.68%的環比大幅增長。

從調研行業來看,公募機構熱衷調研電子行業和醫藥生物行業。4月期間,立訊精密以99次調研高居榜首,吸引了包括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在內的多家公募機構參與。同屬電子元件行業的滬電股份也獲得76次調研,躋身榜單前三,易方達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嘉實基金等多家頭部公募均對其展開深入調研。

與此同時,醫藥生物行業成爲公募機構的另一大關注焦點,在前十名中佔據兩席。其中,愛博醫療、華東醫藥、邁威生物-U受到較多關注,受到公募基金公司調研次數超過50次,顯示出市場對創新藥和醫療器械板塊的持續看好。

私募基金同樣高度青睞電子行業和醫藥生物行業。數據顯示,調研熱度排名前十的行業均獲得不少於190次調研,其中電子行業以絕對優勢領跑,調研頻次高達1535次,覆蓋85只個股。醫藥生物行業緊隨其後,雖然調研個股數更多有93只,但調研頻次略低,有1284次。

在私募調研個股前十榜單中,電子行業個股佔據半壁江山。立訊精密和瀾起科技分別以186次和109次的調研頻次位居前二,顯著領先其他個股。此外,水晶光電、安克創新和中科飛測等電子行業個股也躋身前十,分別獲得88次、73次和65次調研。醫藥生物行業中,華東醫藥和開立醫療雙雙入圍前十榜單,分別獲得68次和64次調研。

熱議後續市場走勢 業內:A股市場風險偏好將迎來提振

“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有效提振了市場預期和信心。”南方基金指出,從估值角度來看,當前A股估值性價比較高,具備估值修復動能。中期來看A股估值擴張的主要約束因素是盈利增速。

方正富邦基金權益研究部行政負責人喬培濤認爲,從4月10日以來,全球市場就開始交易糾偏。“外部因素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因爲中國製造競爭力夠強;內部解決好低通脹的問題纔是市場定價的關鍵。短期政策基調也已經在4月底明確,後續漸進式發力,市場或迎來短期預期修復和風險情緒提升的過程。”

具體板塊方面,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則認爲,前期受影響回調較大的板塊行情有望回暖,主要涉及電子板塊,IT服務、軟件開發等計算機板塊,自動化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機械設備板塊,家電、紡織製造等出海業務收入佔比較高的板塊。

此外,鵬華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張羽翔認爲,全球貿易摩擦擾動背景下,內需消費的戰略價值正成爲資本市場關注焦點。談及消費市場的投資機遇時,張羽翔建議關注兩大主線:一是政策持續加碼的以舊換新、縣域消費等領域;二是Z世代驅動的國潮、文化IP等新消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