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暴雨中如何安全轉移羣衆?湖南桑植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答澎湃

今年6月,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遭遇了極端暴雨,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全縣平均降雨量達329.8毫米,西北部五道水鎮天平山站24小時降雨量高達523.5毫米。由於防範轉移措施得力,最大限度保障了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8月5日,在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舉行的汛期安全知識發佈會上,桑植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王藝在回答澎湃新聞提問時,分享了桑植在轉移羣衆過程中的經驗和故事,並強調“功夫要下在平時,才能遇事不打亂仗”。

王藝介紹,在今年6月桑植縣這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中,澧水暴漲近14米,相當於4-5層樓高,洪峰超過保證水位2.38米,縣城、村莊多處被淹,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在這次極端暴雨過程中,我們做的就是第一時間組織羣衆轉移避險。”王藝分享了四個數字:37613人——這是暴雨中緊急轉移的羣衆總數;3000多人——這是參與轉移的黨員幹部人數;18小時——這是我們完成轉移的極限時間;30分鐘——這是一棟房子在人員轉移後崩塌的倒計時。

王藝在發佈會現場講述了“30分鐘”背後的故事:6月19日凌晨,上河溪鄉村幹部巡查時發現,一戶村民家屋後漫水,對面山體鬆動,滑坡一觸即發。更危急的是,家中只有一位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村幹部果斷破門而入,叫醒睡夢中的3人,並迅速組織安全轉移。就在他們撤離30分鐘後,超過2.5萬方的山體傾瀉而下,房屋瞬間被毀。

“這次成功轉移避險,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功夫要下在平時,才能遇事不打亂仗’。”王藝說。

“桑植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影響,坡陡水急災害來得特別猛,加上夜雨經常突然襲擊,留守老人小孩多,轉移起來難度特別大。”王藝介紹,關鍵是盯好“轉移誰、何時轉、誰組織、轉到哪、轉後管”五個轉移避險的關鍵環節,紮實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開展隱患摸排。汛前,認真摸排識別隱患點,對1200個高風險點實施專人包保、24小時巡查,提前確定轉移對象,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對每個隱患點的地形進行勘查,把轉移路線劃出來,定期組織羣衆演練。“多練幾次,大家就都知道該往哪走、要注意啥,真到轉移時就順順當當的。”王藝說。

三是提前佈局安置保障。桑植縣提前設置了305個安置點,備足了應急物資,確保安置羣衆有飯吃、有水喝、有住處、有衣穿、有醫生看病。

四是及時進行預警叫應。爲了不漏一人,桑植縣線上通過媒體密集發佈預警信息127萬條,線下組織黨員幹部敲鑼入戶,確保每戶每人都能收到預警信息。

五是配齊配強轉移力量。“桑植全縣299個村(居)都配備了至少15人的應急隊伍,縣、鄉、村三級黨員幹部和應急隊員誰負責啥、管哪片,都劃分得明明白白,分片包乾、責任到人,轉移時纔能有條不紊。”王藝說,就是靠這些平時下的硬功夫,關鍵時候才能保護羣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