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盼新院長 解決過勞問題

基層法官希望,總統提名懂司法實務、能解決司法過勞問題的人做司法院長。圖爲憲法法庭開庭。(本報資料照片)

司法院前院長許宗力在內的7名大法官任期2024年10月31日屆滿後,臺灣首次出現司法院正副院長等7名大法官、秘書長都出缺的狀況至今。總統府雖公告大法官提名徵才訊息,但併爲正、副院長的大法官依例不在審薦範圍內,掌舵司法改革者仍由總統決定。基層法官期盼,總統該找能解決司法過勞的人做院長。

司法院行政事務,以往由院長決定大方向,具體由秘書長與各廳處長分別執行並負責到立法院備詢。但目前院長出缺,代理院長謝銘洋找來臺北地院院長王梅英接任副秘書長,委任大部分行政事務,卻讓司法行政出現多頭馬車。

原因在於,司法院各廳處長都是前院長及秘書長直接派任,不需經司法院人審會審查通過。小內閣成員中,多人面臨6年期滿須回任審判的問題,且與目前代理院長及副秘書長未必有相同施政理念,看守小內閣,導致「大事無法決定,小事裝沒看見」。

司法院正副院長由總統直接提名,上次總統提名學者張文貞及姚立明爲正副院長,這次會不會又提名不懂司法實務人士主管司法院,備受關注。

許多基層法官認爲,謝銘洋樂於代理院長,但毫無司法行政經驗的他,不懂實務,無法改善案源不斷增多、人員不足等過勞問題,卻僅在公開場合發表政治性演說。

前總統蔡英文推動包括國民法官參審及訴訟金字塔等司法改革,仍有延續性,要有主事者推動,法界期望總統能提名真正可解決司法過勞問題,傾聽司法基層及人民心聲的司法首長,而非政治任命。

「法官論壇」也頻頻反應法官及書記官人力不足,遭詐欺及毒品案件的海量涌入壓垮,司法行政體系卻裝聾作啞,導致離職潮,使司改淪爲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