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值得買嗎?專家揭蘋果3大弱點 庫克不說的真相
蘋果推出iPhone 17系列,市場反應卻兩極化。(圖:shutterstock/達志)
蘋果最新一代手機iPhone 17上市,市場反應呈現兩極化,AI騙局、換湯不換藥的批評聲不絕於耳,但也有不少消費者讚揚新機硬體升級的誠意。財經專家阮慕驊在《下班經濟學》節目中分析指出,蘋果市值已從全球第一跌至第三,其背後隱藏三大致命挑戰。
首先,針對 iPhone 17市場評價,阮慕驊分析,部分負評來自不同手機品牌支持者的既定立場,但如果客觀分析產品本身,他認爲硬體升級誠意十足,如搭載臺積電A19晶片、改進散熱、提升儲存容量等,都是外界預估銷量可能增加上千萬支的原因。價格方面,基礎款從999美元漲至109 美元,但儲存容量從128GB起跳升至256GB,對忠實粉絲來說,這是變相降價,而批評者則認爲蘋果面臨成本壓力。
然而,蘋果真正的危機不在硬體,而在AI領域嚴重落後。阮慕驊指出,蘋果首先在AI發展上犯下許多錯誤,早期對Siri的發展猶豫不決,使用體驗不佳,未能搶佔市場先機;以及受困於與Google的合作,蘋果缺乏自主搜尋引擎發展動力,但搜尋引擎正是AI的核心;加上 Apple Intelligent計劃延遲推進,iPhone 17發表會上幾乎未提 AI,顯示蘋果在軟體佈局上明顯落後。
蘋果第二大挑戰是全球市佔率下滑,遭三星與小米夾擊,2025年第二季數據顯示,全球手機出貨量微增1%,三星成長8%,蘋果僅成長4%,小米則緊追其後。大陸市場尤爲嚴峻,蘋果市佔從2023年的龍頭降至第五,甚至關閉大連旗艦店,引發是否逐步退出大陸的猜測;至於印度市場雖潛力巨大,但高價iPhone難以成爲主流,加上當地政策嚴格,使擴張受限。
第三大挑戰來自供應鏈與地緣政治壓力。美國「去紅色供應鏈」政策促使蘋果將部分產能移至印度,但美國政府又要求將產線搬回美國,甚至威脅對印度產製品課徵關稅,爲換取豁免,蘋果不得不承諾在美國投資5千億美元,顯示在國際政治角力中左右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