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大陸今年GDP增速上調至4.8%

報告顯示,中國經濟雖受出口衝擊,但財政支出與基礎建設投資支撐內需,加上部分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刺激消費措施,使今年增速優於先前評估。IMF指出,中國上半年因企業提前出貨,出口數據亮眼,但下半年此效應將逐步消退,預計2026年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2%,但仍較今年4月時上修0.2個百分點。

此外,瑞銀預測中國第四季GDP增長放緩至4%,全年GDP增速爲4.8%至4.9%。對於「十五五」時期,瑞銀預期「隱性」GDP增長目標有所放緩但仍穩健,預測介於4.5%至5%。政策利率方面,瑞銀預估中國人民銀行最快在第四季下調10個基點,並預測未來3至4個季度,人行可能下調20個基點。

陸媒第一財經24日報導,IMF亞太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指出,三大因素促使IMF調高中國經濟展望,分別是關稅衝擊低於預期、中國經濟活動提前釋放(front-loading),以及內需與財政政策的支持。他直言,「中國展現出超乎預期的韌性」。

Helbling肯定中國自去年9月以來推動的經濟再平衡政策,期盼即將啓動的「十五五」規劃能進一步提升家庭所得、擴大內需與民間消費。他建議,中國應持續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特別是支持民間消費及地方政府財政,並配合適度貨幣寬鬆,改善房地產市場與經濟結構。

他強調,中美貿易摩擦並非亞太成長前景的唯一決定因素,「區域內部的貿易整合仍有很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