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7本週開賣 臺鏈大啖商機

蘋果iPhone 17系列即將於本週正式上市,除了新機話題吸睛,更有望掀起臺灣供應鏈的旺季行情。圖/美聯社

美系手機旺季拉貨啓動

蘋果iPhone 17系列即將於本週正式上市,除了新機話題吸睛,更有望掀起臺灣供應鏈的旺季行情。隨着零組件進入首波大提貨潮,臺系PCB大廠華通(2313)、臻鼎-KY(4958)及軟板廠臺郡(6269)齊受矚目,分別扮演電路板與高階軟板的關鍵供應商,不僅爲第三季末營收帶來跳升契機,也爲後續在AI與高速運算市場的佈局埋下伏筆。

就供應鏈定位來看,華通長期在高密度互連(HDI)與主板領域居領導地位,供應新機核心PCB,出貨穩定度高;臻鼎橫跨軟板與硬板,憑藉規模優勢持續擴張產能,是美系手機PCB的重要支柱;臺郡則深耕軟板領域,今年在新機軟板數佔比達三分之一,並聚焦Docking等設計相對單純的模組,鞏固競爭優勢。

隨iPhone 17拉貨潮啓動,三家業者短期業績彈性可期。就最新業績表現來看,華通7月營收59.95億元、8月回升至65.62億元,創九個月新高,法人預期,隨着9月大規模出貨涌現,第三季營收將逼近200億元,季增幅度有望超過1成。

臻鼎動能亦同步轉強,7月營收133.52億元、8月升至146.51億元,累計前八月營收突破1,062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第三季表現可望明顯優於前一季。相較之下,臺郡7、8月營收維持在19億元上下,雖仍呈年減,但因部分SMT打件改由其他廠商承接,實際獲利絕對值未受影響。

展望後市,臻鼎已規劃2025至2026年各投入300億元資本支出,加碼泰國、淮安與臺灣新廠產能,鎖定AI伺服器與高階PCB應用,形成「手機+AI」雙主軸格局;華通則持續擴張低軌衛星與高階伺服器主板業務,並啓動泰國新廠量產,以分散風險並開拓新市場。

臺郡則具備10~20層高階軟板製程能力,逐步切入伺服器機櫃短距纜線取代方案,具備空間效率、量產性與穩定性優勢。隨AI伺服器頻寬需求不斷放大,2026年起有望進入放量期;同時導入極低損耗材料與Metalink製程,爲高速傳輸應用奠定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