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人物/「邊緣倫」穿上草鞋 朱立倫宣戰綠營爲黨魁連任續命

▲朱立倫號召反綠選民集結上凱道抗議。(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反綠共、戰獨裁」集會昨在凱道磅礴落幕,從兩週前衝北檢抗議,又宣佈426上凱道,隨後又召開「在野領袖峰會」,不少黨員認爲,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終於「硬起來」,不管是出自於黨內反彈聲浪愈來愈大,亦或是警覺在野陣營再不振作真有可能團滅,朱確實展現一定的魄力、行動去反制罷免。美國的關稅戰、民進黨祭出的司法戰,讓朱立倫連任黨主席之路彷若有了一線生機,在險惡挑戰裡反激發出鬥志。

朱立倫主席任期將至,改選期程尚未出爐,藍營普遍認爲是在9月以後;即便朱立倫任內國民黨橫掃2022地方選舉,2024也保住國會多數,但對於2024總統大選失利,黨內仍多有怨言,對朱領導作風的質疑聲一直沒停過,不滿朱雖是正藍軍卻推動不少黨內改革,導致「基本教義派」的資深黨員、乃至有力人士對朱積怨已久,地方積極操盤運作「反朱聯盟」。

苗栗縣長鍾東錦日前表態,有9成的藍營正副議長,都支持早被黨內視爲2028年角逐總統的臺中市長盧秀燕競選黨主席。與此同時,又傳出盧秀燕已點頭同意參選黨魁,從鴨子划水到接受日媒訪問時鬆口「還在考慮中」,親近幕僚更放話參選機率已高於50%,在在讓朱陣營感受到連任危機。

隨着民進黨策動大罷免,朱立倫能否帶領藍委度過難關,是黨內給他的最後考驗,但黨中央起初誤判情勢,冷處理大罷免,甚至「不當回事」,戰略主軸備受質疑,一下子以罷制罷,一下子推出反廢死、反戒嚴公投綁罷免,一下子又要大家上街頭,對於是否倒閣也曖昧不清,直到罷團送出一階連署書「35比0」及藍委內參民調數據陸續出爐,讓黨內對於朱立倫的領導能力達到不滿高峰。

所有反惡罷的策略基本未見效,甚至吃官司的人倒增加,處於被罷免邊緣的藍委壓力鍋爆炸,怨嘆國民黨「羣龍無首」,盧秀燕及拋出「倒閣論」的臺北市長蔣萬安,成爲藍軍尋求安慰的浮木。面對綠營步步進逼的罷免攻勢,加上盧秀燕疑似點頭參選的訊息重擊,黨內逼宮壓力排山倒海,朱立倫處境吃力,沒想到檢調突然升高對國民黨的偵辦行動,瞬間引爆藍營基層怒火。

黨內民代及支持者焦點,從不滿黨中央擺爛軟弱,轉成對民進黨及賴政府欺人太甚的激憤,讓朱立倫尋得絕處逢生的機會,這時誰能展現「反綠共主」的氣勢,就能得到藍營選民情感支持。朱立倫先是在4月17、18日親自領軍衝北檢徹夜抗議,隨後又宣佈4月26日凱道集結把矛頭直指賴清德,同時4月22日安排與臺灣民衆黨主席黃國昌會面展現在野團結,緊扣賴清德真正意圖就是殲滅在野黨。

國民黨身爲百年政黨,早已無法撕去醬缸、大佬、宮廷文化標籤,朱立倫從不接地氣的「邊緣倫」,到終於穿上草鞋號召全黨之力應戰,帶隊上街抗議、向民衆黨遞橄欖枝,昨日的凱道集結,不僅主辦單位宣稱聚集超過25萬民衆參加,人數輾壓上週「拒絕統戰、守護臺灣」活動,國民黨更展現少見的大團結,上萬羣衆的怒吼,就算無法阻遏民進黨搞大罷免的野心,但確實一吐被政治輾壓的怨氣。朱立倫直批賴清德政權「獨裁」「綠共」,帶領戰獨裁行動於全臺巷裡進行,硬起來對綠全面宣戰讓黨員有感,更有助穩住他在黨內風雨飄搖的地位。

或許朱立倫此時展現的魄力,在某些反朱派眼裡仍討不到任何好感,預計超過20個藍委選區進入最後罷免投票,黨中央死到臨頭纔要反守爲攻畢竟太遲了、是火燒屁股才被逼出來的;但平心而論,朱立倫任期尾聲確實不好做,光是黨中央每月仍須支付2000多萬中央黨部租金,還有上百名黨工薪水,作爲黨主席一個月至少得募款高達3000萬,對內還有持續一年的「反朱派」聲浪不斷躁動,對外則有民進黨的大罷免威脅,安內壤外,「政治精算師」朱立倫能否帶領黨公職脫離大罷免泥淖、把握最後一局逆轉勝,將成爲連任主席的最大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