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拍賣挨批殘忍 養豬協會:勿放大少數案例
臺灣人在傳統市場買的豬值多少錢,都是由「活體拍賣」方式決定,仰賴業者的經驗值和眼光來決定拍賣價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動保團體今天痛批,農業部無視活體拍賣對豬的殘忍虐待,呼籲政府推動以屠體評級取代活體拍賣。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不滿表反駁,動保團體今天呈現的都是很少數的案例,吃溫體豬也是國人的飲食習慣,「以前到現在就是吃溫體豬,動保團體不要一直找麻煩。」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多個民間組織今天於農業部前抗議,公佈2024年9月至今年3月在全臺11個縣市、13個肉品市場調查拍攝的最新影像,揭露臺灣每年約600萬隻豬在被屠宰場前,被迫經歷暴力電擊、鞭打、鐵釘刺印、活勾上齶或拖拉肛門等虐待折磨。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對動保團體的訴求並不認同,豬到最後還是會上到餐桌,活體拍賣和屠體評級兩者並沒有差別,豬農愛自己的豬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允許被虐待?現在都是用拍打而已,很少會用電擊,除非這頭豬到拍賣市場的現場沒辦法移動而影響拍賣,這些豬都是極少數的。
潘連周指出,屠體評級和活豬拍賣都需要經過獸醫師檢驗,活體拍賣只是現場承銷人可以透過豬的情況來看出豬值多少錢,養豬百億基金也已經補助市場很多冷鏈設備,古時候吃到現在不也是溫體豬?如果動保團體不滿意的話,自己可以上電視來辯論,會奉陪到底。
雲林縣肉品市場總經理黃加安表示,由活體拍賣轉型成屠體評級也是會有驅趕的過程,應該要求的是驅趕過程不要有極端的驅趕行爲,然而活體很難控制,毛豬情緒不穩定時,作業人員其實有一定的隱藏風險,然而這是經濟動物的一環,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減少其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