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達標!「暫緩實施955物種禁輸入飼養」通過公共政策網路平臺附議門檻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今年1月6日提案「提請農業部暫緩實施與重新討論 114年1月3日『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昨正式通過5000人附議門檻。圖/讀者提供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日前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擬一次新增955個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造成許多異寵飼主強烈反彈,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今年1月6日提案要求農業部暫緩實施與重新討論,昨已通過5000人的附議門檻,距離附議截止日尚餘33日。

農業部擬新增955個物種列入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禁養清單主要是透過A(具有劇毒)、B(公共安全危害)及C(動物福利議題)3項指標進行評估,其中包括眼鏡凱門鱷、獴科所有種、鱷龜科所有種、袋鼠科所有種等,緬甸蟒則暫不列入。

相關團體與飼主認爲,禁養的問題包含貿易轉往地下化,本次修正也沒有廣泛納入飼主聲音下就直接走到最後的禁止輸入與飼養,對此有許多不滿,1月12日也在立法院前發起靜坐抗議。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今年1月6日提案「提請農業部暫緩實施與重新討論 114年1月3日『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該提案指出,議會中所論述「未曾於我國有正式輸入紀錄者,即依據動保法第8條公告禁止輸入以及飼養」,名義上是源頭管理以及保護一般民衆,實際上則是行政怠惰全部禁止便宜行事,進出口事由是由國貿局、林務局、防檢署、關務署長期以來共同合作、討論、開會等決定,輸入新物種尚且需要數月乃至數年做風險評估使得輸入,動保司又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數百萬種物種的風險評估?

該提案也指出,動保司表示已建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飼養風險評估標準,所論述的標準缺乏明確性,且有球員兼裁判疑慮,並且可依動保司主管單位個人意志,以不透明且難以服衆的評估標準,任意擴充限制名單,因此要求農業部暫緩實施並重新討論此相關行政命令,保障人民飼主與寵物的權利。

提案昨天已正式通過5000人的附議門檻,主管機關農業部將在4月3日給予相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