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諮詢公司估未來4年需拆解450萬箱運力 相當於過去25年總量
▲貨櫃諮詢公司估未來4年需拆解450萬箱運力。(圖/港務公司)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未來幾年貨櫃船運力過剩會有多嚴重,從亞洲貨櫃諮詢公司Linerlytica的報告可以看出來。該公司估計,未來4年貨櫃船運市場需要拆解(回收)450萬箱運力,才能達到供需平衡,而拆解量相當於過去25年總和。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認爲,新造船交付速度比舊船拆解速度快許多,將來是會有大量拆船需求。
謝志堅指出,根據Alphaliner統計,目前船齡超過20年的貨櫃船佔比達13.3%,但是近幾年舊船拆解速度緩慢,今年以來僅拆解了8艘,且船隻平均船齡高達30年,僅次於疫情期間的2022年,主要是今年因爲關稅問題,原來從中國出口的貨物分散到多國,市場對中小型貨櫃船需求驟增,而該型船老船特別多。
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指出,貨櫃船的拆船量在2025年幾近崩潰,今年以來只有約12艘船,總計8465箱運力停運,出售回收船已經變得非常罕見,估計今年報廢船隻的平均船齡將從23-24年增加到28年。2010年以來較爲『正常』的年份的年份(不包括2021/22年和2025年),貨櫃船的年均拆解量約爲21萬箱。
該公司對於全球拆船能力提出了警告,指出隨着《香港拆船公約》於今年6月生效,拆船場容量本身將成爲全球貨櫃船隊管理的制約因素。該公約規管船隻的回收,並要求拆船廠對工人更安全,對工作船隻的工人和當地社區都更環保。
不過Braemar研究員喬納森羅奇預計未來貨櫃船拆船需求的激增,應該會刺激合規船廠的投資,使全球回收商在未來五年內擴大營運規模。這一點與謝志堅看法相同。
Alphaliner統計,今年貨櫃船運力估增加約220萬箱、2026年約150萬箱、2027年約280萬箱,2028年約320萬箱,會是歷史新高。
Dynamar分析師Darron Wadey在接受Seatrade Maritime News訪問時指出,如果要求平衡,讓貨櫃船的運力與貨物相同的速度增長,2024年底的船隊數量應該只有2340萬箱,而實際數量達3240萬箱,在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需要消除900萬箱以維持「數學平衡」。
但因貿易失衡、紅海危機與極端天氣造成港口擁擠等,所有供應鏈中斷都需要額外的運力。赫伯羅德執行長Rolf Habben Jansen在最近的一次網路研討會上指出,運營商需要一些剩餘運力來應對在這十年中已經成爲常態的意外事件。
世界銀行估計,去年全球有5%至6%的船隊因航運中斷而停運。即使採用較高的6%這個數位,世界銀行的估計也意味着淨可用運力仍將比貨運量增長快0.7%。韋德總結指出,當紅海的問題自行解決時,將會有大量的過剩運力出現。
謝志堅認爲,明年關稅問題底定,市場穩定下來,對中小型貨櫃船的需求降低,其中老舊的船舶應該會慢慢開始被回收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