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匯市三隱憂 強勢新臺幣恐還沒結束?

新臺幣升值壓力仍大,央行調節穩匯能力將持續受到市場的檢驗。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在5月初「暴力升值」,兩個交易日就強漲近2元,央行歸因市場預期心理過於強烈,罕見透露市場確實有「禿鷹」,連日喊話加上啓動專案金檢,成功穩住市場情緒,但5月13日起新臺幣又恢復強升節奏,兩天反彈逾2.6角,出口商對於新臺幣升值的預期心理纔剛被滅火,是否又被重新點燃頗受關注。

新臺幣歷經兩年狂貶後,3月底一度貶至33.2元價位,市場資金一路回補美元,當時主流看法都預期可能回測33.5元的波段新低,但隨着川普4月初推出對等關稅後,市場憂心美國經濟衰退,美元指數一路下跌,一舉讓新臺幣長線頹勢扭轉,開始進入升值軌道。

新臺幣4月初正式啓動升值行情,累計單月大漲1.165元或3.64%,創下2023年12月以來單月最大升幅,在主要亞幣中升幅僅次於日圓。5月起走勢更嚇人,連續兩個交易日都狂升超過3%,5日盤中閃現「2字頭」,罕見的現象引起不少人質疑,爲何央行此次未出面「阻升」?

爲安撫市場,央行連日澄清,總裁楊金龍親上火線釋疑,一來強調臺灣經濟基本面良好,二來重申美方未要求新臺幣升值。但他也坦言,這波新臺幣升值,確有出現類似禿鷹攻擊的現象,且炒匯金額龐大。

央行不只連日對外說明,還加碼啓動專案金檢行動,讓新臺幣近期一度拉出連六日回貶,但當市場認爲新臺幣即將回穩,回到區間整理格局時,13日起新臺幣又出現暴貶,兩個交易日就升值2.66角,兩天內吐回先前連六日收黑的貶幅。

其實新臺幣升值並不意外,去年美國聯準會啓動降息後,市場都預期新臺幣會逐步回升,但市場沒料到的是,此波升值速度猶如火箭般直接垂直升空,顯然都忽略了「預期心理」的強大,一但形成後,影響力與破壞力都是如此的巨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楊金龍強調會記取這次的教訓,後續碰到這類情況,都會第一時間對外澄清。目前新臺幣再度蠢蠢欲動,央行態度明顯較過去謹慎,近期頻頻致電交易員,緊盯市場上的美元賣單。即使如央行所言,美方未施壓新臺幣升值,但面對市場並沒有放鬆的空間,近期美元指數再度回落,主要亞幣都在升值,新臺幣升幅仍明顯比其他幣別來的大。

觀察當前匯市交易情況,當前升值主要歸因三原因,一是外資匯入支撐,央行已公開呼籲熱錢匯入,就要進入股市,而外資持續看好臺股匯入,支撐新臺幣匯價走揚。

二是基本面樂觀,受惠於美國暫緩對等關稅的新一波拉貨潮,急單接續涌現加上AI商機催化,4月出口淡季不淡,外銷表現太強,不免讓出口商感到擔憂,對新臺幣升值的預期心理也再度浮現。畢竟,出口商月初已經歷一次震撼教育,心理的陰影面積應不小。

三是出口太暢旺,出口商當前滿手美元,廠商提前拉貨後,大批訂單移前,後續交貨潮一到、錢又來了,只要看到30元甚至29元,後續可能又要出現新一波恐慌拋匯。

新臺幣升值壓力仍大,各種跡象都顯示,央行調節穩匯能力將持續受到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