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善達克沙地:治沙富民兩相宜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16日電 題:渾善達克沙地:治沙富民兩相宜
新華社記者賀書琛
氣溫回暖,夏意漸濃。眼下渾善達克沙地上有許多忙碌的身影,防沙治沙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在渾善達克沙地西緣,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賽罕錫力嘎查的牧民畢力格圖比過去放羊牧牛還要忙碌,他新購進的3臺設備不停運轉,將幹稻草加工成一捆捆稻草簾。這些稻草簾將被運往沙地深處,用來製作防沙固沙的草方格。
“家裡的牛羊差不多都賣了,買了生產治沙物料的設備。”畢力格圖說,他主動申請參與圍封禁牧,聯合5戶牧民成立了合作社,投資30多萬元購進設備,承接了包括自家退化草場在內的圍欄封育和固沙項目。
“一方面有自家草原的圍欄封育和管護補貼,另一方面還可承接項目賺取務工費用。”畢力格圖介紹,他僱傭了50多名牧民參與承接的項目,預計今年每人可增收近2萬元。
蘇尼特右旗有沙區牧民4600多人,長期以來,當地積極探索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兩不誤”。
去年9月,蘇尼特右旗敖倫淖爾嘎查牧民高娃將閒置牛棚改造成了生產車間,配備10臺自動化草簾編織設備,至今已完成700萬米稻草簾訂單,實現淨利潤24萬元,吸納50餘名農牧民就業,共計帶動牧民增收105萬元。
蘇尼特右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任志忠介紹,今年全旗預計治沙約110萬畝,其中以項目合作方式吸納牧民參與治沙面積約佔70%,預計向牧民支付的管護費和務工費約佔工程款總額的30%,全旗近2000名牧民將因此獲益。
蘇尼特右旗所在的錫林郭勒盟是渾善達克沙地治理的主陣地,盟內渾善達克沙地面積爲4809.5萬畝,佔渾善達克沙地總面積的83%。
如今,“以工代賑”“投工投勞”等成爲錫林郭勒盟治沙的重要模式。2024年,錫林郭勒盟有137個農牧民合作組織、6000餘名農牧民參與沙地治理,承擔建設任務佔工程總任務的70%以上,人均增收約1.2萬元。
“牧民參與治沙推動實現治沙、富民雙贏。”錫林郭勒盟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烏日根巴雅爾說,一方面,牧民就近發展產業生產治沙物料,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治沙效率;另一方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態治理中牧民生活保障問題,實現了治沙富民兩相宜。
“今年我們計劃投資19.05億元,完成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林草生態建設任務566萬畝。”烏日根巴雅爾介紹,根據“誰的草場誰申請、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錫林郭勒盟計劃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拓寬“以工代賑”範圍,採取多元治理機制讓農牧民成爲治沙“主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