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再見!臺南民德國中陸橋19日深夜拆除 年底前再拆3座

臺南市北區民德國中前陸橋的落墩和樓梯佔用人行道空間,配合學校通學步道施工,經評估後決定拆除。記者吳淑玲/攝影

臺南市早年有許多陸橋肩負學生通行安全,因年代久遠、橋身殘破,已變危橋,陸續被拆除,北區民德國中前的民德陸橋,配合學校通學步道施工,將在19日拆解,另有3座陸橋啓動報廢程序,也預計在年底前完成拆除。

民衆最近在網路po文「再見了!民德陸橋」,位在北區民德國中前的陸橋建於1988年,有37年曆史,因西門路車流繁忙,是早年民德國中師生倚重的陸橋,但年久失修,立面的瓷磚有剝落危及人車之虞,加上近年來使用率低,經評估後決定拆除。

南市工務局公告,民德陸橋將於9月15日至19日期間進行相關作業,橋下道路同步封閉並禁止停車;正式拆除時間訂於9月19日晚間10時至隔日清晨5時,預計7小時內完成,以降低交通影響。

工務局養護工程科長範炅燁表示,民德國中前的民德陸橋將拆除,主要原因是橋墩與樓梯佔據人行空間,加上學校爭取設置通學步道,經評估使用率不高,決定配合通學步道施工一併拆除。

範炅燁指出,今年陸續納入拆除計劃的,還包括東區勝利國小前的懷恩陸橋、大光國小前的念慈陸橋,以及開元國小前的開元天橋,目前均已進入報廢程序,預計年底前逐步拆除。

這座陸橋曾是北區學子上學的重要通道,不少民德國中畢業生回憶,當年西門路車流繁忙,陸橋是安全跨越的唯一選擇,如今拆除消息傳出,不少人感嘆「共同記憶要消失了」。

先前位在中西區金華路的協進國小前人行陸橋,已在2022年拆拆除,1984年啓用,陪伴學童近39年,因使用率不高且淪爲治安死角,學校報請市府評估後拆除。

有市民質疑西門路交通繁忙,民德國中學生人數衆多,擔心陸橋拆除後, 穿越馬路有危險。 市府說明先前會勘,學校和交通局都有參與,未來會配合通學步道,加上道路號誌和標線,做好交通規畫。

範炅燁說,現行「人本交通」政策,對於使用率低、妨礙人行空間的天橋與陸橋,都會進行檢討。過去的設計思維多是「人要讓車」,因此大量興建天橋、地下道;但對於坐輪椅或需要無障礙通行的族羣反而不便。現在則轉向以「行人優先」爲原則,調整都市設計,讓道路更符合使用者需求。

臺南市北區民德國中前陸橋的落墩和樓梯佔用人行道空間,配合學校通學步道施工,經評估後決定拆除。記者吳淑玲/攝影

臺南市北區民德國中前陸橋的落墩和樓梯佔用人行道空間,配合學校通學步道施工,經評估後決定拆除。記者吳淑玲/攝影

臺南市北區民德國中前陸橋的落墩和樓梯佔用人行道空間,配合學校通學步道施工,經評估後決定拆除。記者吳淑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