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訊息≠喜歡你!約會專家:學曖昧對象「忽冷忽熱」可能有風險

▲很多人會模仿曖昧對象「忽冷忽熱、若即若離」,已爲在耍酷,但約會專家揭露風險。(圖/記者周亭瑋攝)

文/馬修.赫西(Matthew Hussey)譯者/陳珮榆摘自/三採《你的Right One正在路上【下船、療傷、脫單適用】打造核心自信,對的人會來找你》

當我們渴望浪漫的注意力時,任何來自心儀對象的一點點回應,都可能讓我們如沐春風。若這種注意力在一開始就來之不易,我們自然不願輕易放手。然而,當我們渴望的是建立一段關係,標準應該要更高。

如果你已經追蹤我一段時間,一定聽我說過這句話:不要因爲你有多喜歡對方而投入感情,要根據對方對你的投入程度,來決定是否投入感情。

這是一條保護自己的規則,將焦點從「對方的迴應讓我們感到愉悅」,轉移到「對方是否持續爲我們付出」。這條規則能防止我們單純因爲覺得對方很棒,或認爲與對方之間的關係很特別,就無條件地付出時間和精力。

雖然這有助於避免我們被利用,但若執行過頭,也可能讓我們過於被動。這樣一來,什麼事都不可能發生。如果我們都在等對方先付出,那麼任何關係都不可能發展起來。

兩個陌生人見面時,總要有人先邁出第一步,約會後也總是要有人傳出第一則訊息,說出第一句「我愛你」,甚至是求婚。我們不可能總是同步前進。事實上,對方的主動,往往會促使我們提升自己的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在自尊與主動之間找到平衡。

自尊心太強,我們就永遠不敢冒險行動。這是許多我指導過的人常犯的錯;他們沒有創造足夠的浪漫機會,來提高找到愛情的機率,而過於主動,我們又可能變成過度急躁的追求者,容易遭人利用。

我幫助人們找到這種平衡的方法,是在我兄弟史蒂芬.赫西(Stephen Hussey)創造的原始規則基礎上加入一個前提:先投入,再測試。

你試着向前邁出半步,他也會向前走嗎?把你主動採取的每個舉止視爲一次小實驗,觀察結果如何。舉例來說,你可以早上傳一則訊息給正在約會的對象:「嗨,你好/帥哥/美女,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這樣的訊息看起來沒什麼,卻可能帶來許多正面效果。

你並不是極力吸引他們的注意,也不是提問以期獲得迴應。這則訊息是坦率的、充滿善意的,同時也帶有一點脆弱的性質。一旦你傳出這樣的訊息,我希望你仔細觀察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他們隔天早上是否也會傳訊息給你?換句話說,你的主動是否引發他們的主動?有些人告訴我:「我知道他喜歡我,因爲他總是會回我訊息。」但那只是被動的反應。我會問:「當然,但他們有沒有先傳訊息給你?」

這是任何一段關係剛開始時,本身具有的風險:一旦你開始對某人有了好感,對方給予你的任何迴應,都可能像毒品一樣使你的理智混亂。這可能比毒品更危險,因爲不論誰在吸食古柯鹼、感覺多好,隔天醒來,他們也不會幻想與古柯鹼共度餘生,或帶着古柯鹼回家見父母。

從有魅力的陌生人那裡得到的注意力、一直無法忘懷的前任所傳來的訊息,或者與有好感的對象共度浪漫週末的機會,這些都會讓人感到希望,也很容易被誤解爲更深層的意圖。

注意,我說的是「你有好感的對象」。這就是問題所在。現階段,「你和這個人之間」未必真的有什麼計劃。「和」代表雙方有溝通過的共同意圖。我們都能察覺到那個對愛情過於憧憬的自己;我們認爲對方是如此完美,因而過度規劃未來的藍圖。

我們開始想像自己與對方在未來某個場景裡的樣子。不知不覺間,我們深陷於腦海中的愛情故事裡,劇情發展不是基於對方實際投入的程度,而是我們因爲獲得關注而產生的興奮感。我見過太多人在這個危險階段,誤以爲對方的注意力就是意圖,最終受到嚴重的傷害。

記住,「注意力」只是某人在當下給予你的能量,意圖則代表一種真正的渴望,想知道這段關係會如何發展。兩者可能很難辨別。不要讓你現在所獲得的注意力,分散你對他具備意圖與否的判斷。

若即若離,忽冷忽熱

最讓人抓狂的情況之一,就是當他在你身邊時,他會對你展現出極大的注意力,彷彿對你愛不釋手。可是一旦你們分開,你卻感覺自己幾乎不存在。這就像是在兩個平行宇宙之間掙扎,一個宇宙裡那個人對你非常投入,而另一個宇宙裡那個人完全不會想到你。

這種情況可能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如同我們在前一章提到的澳洲女士。那個人在想要浪漫時纔對你表現出極大的關注,然後又迅速消失無蹤,這證明了他並不打算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來鞏固這段感情。

等到他終於再次聯繫你,又提出了什麼藉口呢?他忙於工作或朋友、陷入某些家庭事務,或者花了幾天追求某個他們非常喜愛的興趣?這些藉口或許都是真的,他可能真的忙着處理其他優先事項,但這是否足以成爲他忽視你整整一週的理由?足以讓你容忍反覆無常和讓你討厭自己的行爲?你應該怎麼做?

此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模仿他的行爲。當他將聚光燈打在你身上時,你就回應他的關注;當他關掉聚光燈時,你也關閉自己。你可能以爲自己在遵循我的建議「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同樣對你付出感情的人身上」,問題在於,你等於是正中這位浪漫大師的下懷:在他想要玩的時候隨叫隨到,在他不想理你的時候不去打擾。

這樣做不僅會獎勵你想要阻止的行爲,還可能進入更危險的循環。到最後,你會吸引到那種因爲你的疏遠而感到興奮,但在你迴應他的情感時又頓失興趣的人。這是一場沒有人能贏的遊戲。

那麼,如何打破這種忽冷忽熱的循環呢?你必須願意透過直接溝通來收回注意力。收回注意力之前,先向對方說明你的原因。請注意,這樣做的時機點,不應該挑在他處於冷淡的時期;如果他沒有主動聯絡你,那你就沒有談判的籌碼。只有在他出現,並且想從你身上得到某些東西的情況下,這麼做纔有效,你纔會有籌碼。

對方也許是直接說「我真的很想在這個週末見到你」,或者間接表示「我很想你」,無論哪種形式,都是爲了引起你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回覆:

「老實說,我有點驚訝你想見我。(或者:有點驚訝聽到你說想我。)我覺得最近我們沒有那麼親近,因爲我很少收到你的消息。我以爲我們的關係不在同一個頻率上。」

你並沒有表達強烈的情感,只是客觀說出自己的感受:由於他缺乏付出,你已經把以前的問題當作過去式。也許他會迅速回以藉口,如前所述:工作、朋友、家庭、興趣,這時,你可以藉機告訴他你的標準:

「我完全理解。我也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所以我知道那種感覺。不過,我非常重視一致性。你知道,我們在一起時感覺真的很棒,但分開的時候,我覺得兩人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

你表達出體恤和理解,但也讓他知道,你沒有忽略不對等的問題,你不能接受這樣的狀況。你讓對方意識到你在分開時的感受,並請對方改進,而不是指責。

我們已經提過模仿對方的投入程度來「耍酷」的風險,也就是在他們冷漠時,你也表現冷淡。但是,如果你不發送像這樣的訊息,風險會更大。

沉默不僅表示你默許了不當的行爲,還會讓你失去喚醒對的人、讓他展現正確行爲的機會。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訊息能夠激發他們,讓他們心想:「這正是我一直尋找的、既真誠又堅強的特質。」如果你沒有清楚表達你真正想要的,那些尋求相同特質的人可能會忽略你的存在。

★本文摘自三採文化《你的Right One正在路上【下船、療傷、脫單適用】打造核心自信,對的人會來找你》。千萬讀者追隨、暢銷書《Get the Guy》後最新當代感情聖經,幫助讀者培養自信、尋找愛情,並開始熱愛生活。作者說:「如果你因爲我的書而找到愛情,我會很高興。如果你因爲我的書而與不應該在一起的人分手、恢復單身,我也會一樣高興。如果你在讀完這本書後,決定不急於尋找一段感情,因爲你愛上了自己的生活、愛上做自己,不再試圖尋找某個讓你感覺良好的人來填補內心的空洞,這纔是最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