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學者發聲國土法展延要有配套機制 國土署回應了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何彥升提出國土計劃法展延6年,接下來申請變更農業用地案量必然大增,呼籲政府要有相關配套機制,學者發聲獲得內政部國土署迴應。記者袁志豪/翻攝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臺南市地政學會與成大社科院舉辦研討會,學者提出國土計劃法展延6年,申請變更農業用地案量必然大增,政府要有相關配套機制。南市地政學會指出,報導獲得國土署重視,聲明將要求各縣市循區域計劃法及既有審查機制依法嚴格把關。

臺南市地政學會副理事長黃偉琳指出,透過媒體報導學者發聲,讓政府更加重視專業意見,國土署前天發佈新聞稿,迴應臺南市地政學會與成功大學社科院於本月15日舉辦「2025年第1次臺南市地政法學研討會暨成功大學府城地政法學論壇」,有關與會學者呼籲。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何彥升當時會上指出,延後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可能出現申請農業用地變更爲非農業使用案件大增,如何與國土計劃銜接,政府應有配套機制;另外,全國區域計劃的檢討與修正將更爲重要,在查處土地使用違規案件,縣市政府應更爲把關。

黃偉琳表示,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聲明,將要求各縣市政府在受理民間申請土地變更案件時,應循區域計劃法及既有審查機制依法嚴格把關,以兼顧國土保安及地方發展需求。中央會持續與地方、民衆凝聚國土計劃上路共識,讓國土資源能被有效利用且合理發展,照顧大衆權益及落實國土永續目標。

國土署指出,國土計劃是爲使國土建立合理使用秩序,中央與地方要務實面對國土資源所面臨的危機,包括土地因零星變更及蛙躍式開發而導致破碎化、農地炒作、農產業對於生產及農產加工之設施設備需求、以及原住民族住宅合法化等情形。

此外,國土計劃法已明文納入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讓地方政府爲提供公共設施及改善生活環境等公共利益,可以透過研擬鄉村地區計劃另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並結合縣市國土計劃,賦予地方政府可以依照在地土地使用需求,務實推動具體可行之計劃。

中央也會就農村社區土地重劃、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等制度、議題繼續與地方進行溝通與研商,讓國土計劃法能夠即早上路。

黃偉琳指出,國土署說明內政部也會依據立法院就國土計劃法修法所提之附帶決議,持續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檢討個案變更相關規定及加強違規查處等措施,以利後續區域計劃法轉軌銜接國土計劃法。

臺南市地政學會將持續透過實務界專業人員的視野,分享實務工作案例,結合學術界觀點討論發聲,拓展南部地政法學。

臺南市地政法學會本月15日與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法律學系共同舉辦「2025年第1次臺南市地政法學研討會」暨「成功大學府城地政法學論壇」,學者發聲獲得內政部國土署迴應。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何彥升提出國土計劃法展延6年,接下來申請變更農業用地案量必然大增,呼籲政府要有相關配套機制,學者發聲獲得內政部國土署迴應。記者袁志豪/攝影

臺南市地政法學會本月15日與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法律學系共同舉辦「2025年第1次臺南市地政法學研討會」暨「成功大學府城地政法學論壇」,學者發聲獲得內政部國土署迴應。記者袁志豪/翻攝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何彥升提出國土計劃法展延6年,接下來申請變更農業用地案量必然大增,呼籲政府要有相關配套機制,學者發聲獲得內政部國土署迴應。記者袁志豪/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