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臺灣鮮乳價格亞洲之冠 消基會籲價格合理化

根據Numbeo網站去年調查,全球一○九個國家中,臺灣鮮乳價格高居第二,今年的最新價格比較也顯示,臺灣鮮乳價格居亞洲之冠。示意圖。記者胡經周/攝影

本報日前報導,臺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生效,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來臺,但無論是市售還是業務通路用的紐西蘭鮮乳,價格都未調降,引發關注。消基會昨表示,臺灣鮮乳價格居高不下,呼籲農業部及經濟部介入調查,乳品企業應合理定價,降低消費者負擔。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指出,早在數年前,就曾指出臺灣鮮乳價格過高的問題,當時透過國際訪價發現,國內生乳收購價每公升約爲廿二至卅元,經過簡單消毒處理後,零售價竟飆升到八十至九十元,明顯不合理。

消基會指出,根據Numbeo網站去年調查,全球一○九個國家中,臺灣鮮乳價格高居第二,每公升約二點七歐元(約新臺幣一○一元),而紐西蘭鮮乳僅一點七一歐元(約新臺幣六十三點九元),價差達一點六倍之多。今年的最新價格比較也顯示,臺灣鮮乳價格居亞洲之冠,是歐美澳地區的二至三倍之多。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指出,國內乳品價格居高不下的主因,是超商通路的「上架費」。國內生乳收購價雖約卅元,但消費者終端價格卻達九十至一百元,其中約四成的利潤都流入了通路業者的口袋,造成臺灣鮮乳市場的競爭力始終無法提升。

消基會呼籲經濟部,應適時監管上架費用,降低消費者負擔;農業部也應加強對農民的支持,消費者則可善用「消費選票」,支持誠信的生產及通路業者,共同推動鮮乳價格的合理化改革。

對此,農業部表示,將持續觀測國內總體乳品市場變化,並積極輔導國內酪農產業,以協助酪農共同面對貿易自由化衝擊。

經濟部商業署表示,生乳收購每公升價格與實際售價的差異,與各品牌鮮乳廠商加工、包裝、運送等成本有關,會持續掌握價格變動的合理性,若有異常,會提報跨部會「物價聯合稽查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