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山難救援 內政部研議使用者付費

空勤總隊派黑鷹直升機救援山難事故成本高,圖爲高姓女山友(中)日前獨攀南三段時,因右腳趾腫脹求援,下山卻拒絕就醫,遭質疑將黑鷹當小黃。圖/空勤總隊提供

政府開放山林之後,山域事故大增,本報昨報導,有搜救人員直批部分登山客「簡直把黑鷹當小黃」。內政部昨表示,將跨部會協調,落實山域管理機制,也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遏止不負責任的登山行爲。

內政部強調,山林開放是促進全民親近自然的重要政策,但「開放不等於放任」;國家公園署將持續強化入山入園管理服務措施,開發入園手機APP,並定時自動回傳登山者座標至守護平臺,一旦發生事故可根據最近座標提升救援效率。

另外,針對登山客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個人行爲影響入園登山安全、耗費社會資源或其他情節重大者裁罰,並最重予以三年禁止入園申請,以落實「負責任登山」,降低山域意外事件發生。

內政部表示,近期多起山域事故,凸顯民衆輕忽天候變化、自身準備不足等缺乏安全自負觀念,導致動用搜救資源,甚至違反「國家公園法」及縣市登山活動或山域事故救援管理自治條例等相關規定,已責由國家公園署、消防署及空中勤務總隊研提「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爲」,並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商,訂定相關規範與罰則等,以確保登山安全。

內政部表示,截至去年統計資料,違反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案件共一九五件,裁罰金額達二○一萬餘元,違反國家公園法登山相關案件共計七八一件,裁罰一五九萬八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