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旺」黃金年代 大樹臺灣鳳梨工場

館內展示從日治時期到現今不同尺寸的罐頭,依據家用或營業用、不同切片方式,鳳梨罐頭髮展出多種樣式。 (攝影/Carter)

悠揚樂聲響起,數名女性舞者身穿純白工作服,在「臺灣鳳梨工場」前翩翩起舞。爲了紀念館舍百歲誕辰,高雄春天藝術節推出環境舞蹈《封存の黃金年代》,追憶當年產業盛況,以及女性勞工的青春記憶。一起走進這座百年時光屋,細細品味那段黃金歲月。

環境舞蹈《封存の黃金年代》在臺灣鳳梨工場演出,以舞姿向封存的黃金年代致敬。(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翻開一頁臺灣鳳梨罐頭史

步入九曲堂火車站旁的「臺灣鳳梨工場」,像是打開封藏百年的罐頭,歲月故事盛裝於此,伴隨果香撲鼻而來。園區內三幢建築仍保有日治時期紅磚洋房的特色,包括「鳳梨產業展示館」、「大樹文史展示館」,還有販售鳳梨冰品及伴手禮的「旺來會社」,從老工場轉型推廣在地歷史、食農教育的文化基地,適合親子一遊。

臺灣鳳梨工場原爲泰芳商會第三、第四鳳梨罐頭工場,三棟建物現爲大樹文史館(右)、鳳梨產業展示館(中)、旺來會社(左)。(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鳳梨工場前身爲「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是全臺僅存日治時期鳳梨罐頭產業歷史建築。泰芳商會爲當年有「鳳梨王」之稱的葉金塗所創,他從臺北大稻埕發跡,來到高雄大樹設立會社第三、第四工場。「現在我們看到的紅磚建築,完工於1925年,最初是鳳梨罐頭的生產基地,後來因日本政府整併產業,成爲『臺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的辦公廳。」李欽天說。

遊客假日可以參與定時導覽,平日或團體也可多加利用預約導覽服務。(攝影/Carter)

鳳梨罐頭標籤牆展示不同商會與各個時期的標籤,每一張都各有特色。 (攝影/Carter)

這座半自動封罐機是鎮館之寶,外型復刻日治時期的封罐機,讓遊客體驗鳳梨罐頭的製造過程。(攝影/Carter)

館方將密封鳳梨罐頭轉化爲創意心願罐,遊客可以選擇喜愛的標籤線稿塗上喜歡的顏色,將想要封存的事物或心願卡放入空罐內,交由工作人員現場密封。(攝影/Carter)

女工的青春酸甜序曲

通常做爲鮮食、保鮮期不長的鳳梨果實,要做成經濟價值更高的罐頭,處理過程費時費力,就不能不提那些忙進忙出的女工們。根據1935年(昭和10年)高雄州產業調查會商業貿易部統計,鳳梨工場內的臺籍工人有2,622人,其中超過七成爲女性(*見註釋)。早年鳳梨罐頭選用果目較深的「在來種」,須仰賴人工去除芽目,機器無法取代。老照片可見一顆顆鳳梨接連運進廠房,女工們站在生產線旁一刀刀去芽目、挖果心,這份細活相當辛苦,也撐起一整個產業的基礎。

加上當時女性工資低廉,僱主自然更偏好聘用女性,結果就是整個村落幾乎全民動員,婦女們白天在工場削鳳梨,晚上回家做飯、處理家事,是名符其實的「兩頭班」。如今在工場展區裡,藉由當年老照片與工具展示,女性勞動者的身影終於被大衆所看見。

*資料來源:王御風、黃於津《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玉山社,2019年,節錄自第一章第四節。

圖爲臺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鳳山工廠的女性工作人員集體於輸送帶上工作之景象,人數之多足以反應當時工廠規模十分盛大。(圖片提供/外交部典藏)

圖爲臺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鳳山工廠的女性工作人員正仔細爲輸送帶上已經削去外皮且除去果心的鳳梨進行細部的去皮工作,以保持產品品質。(圖片提供/外交部典藏)

館內珍藏鳳梨工場老照片,女工們辛苦勞動的身影,有了被看見的機會。 (翻攝/Carter)

大樹親子景點一日遊

走訪高雄大樹,絕不能錯過當地盛產的鮮甜水果!每年初夏,是金鑽鳳梨與玉荷包荔枝的產季,也是「2025高雄鳳荔季」熱鬧登場的時候。除了品嚐當季水果,現場還有小農市集、藝文演出與親子DIY等活動,留下充滿果香的美好回憶。

「旺來會社」酵素鳳梨冰,口感清爽、甜而不膩。(攝影/Carter)

大樹區擁有豐沛水源,加上酸性紅土造就適合種植鳳梨的條件。臺灣鳳梨工場園區內就種植高達十多個不同品種的鳳梨。 (攝影/Carter)

※延伸閱讀:重溫百年瓦窯歷史 三和瓦窯

※延伸閱讀:立體風景畫 舊鐵橋溼地公園

充滿古早味的「三和瓦窯」提供磚雕文創商品及DIY手作體驗。 (攝影/Carter)

鐵道迷能在「舊鐵橋溼地教育園區」捕捉到列車飛馳的瞬間。 (攝影/Carter)

• 臺灣鳳梨工場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復興街42號

電話:07-6522548

官網、FB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5年No.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