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第一件事開冷氣?多數國家仍面臨「冷氣貧窮」
極端氣候下,仍有多數家庭沒有安裝冷氣或負擔不起能源電費。(圖片來源/Pexels)
極端氣候造成的酷暑已成爲常態,連非熱帶地區的國家也開始面臨「冷氣貧窮」的問題。低收入家庭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開冷氣,而發展中國家的電力基礎不穩定,也無法支撐冷氣使用,這些都成了當地居民生存難題。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協會(EIA)2020 年調查,美國約 3,400 萬家庭面臨能源不安全,無法負擔空調或暖氣等基本能源需求,幾乎佔全美家庭的四分之一。對貧困家庭而言,能源開支成爲難以承擔的費用;美國能源效率經濟委員會指出,低收入家庭的電費通常佔收入的 10%,而一般家庭只佔6%。
爲了緩解能源困境,美國於 1988 年推出低收入家庭能源協助計劃(LIHEAP),幫助低收入家庭支付部分能源費用,以保障健康與安全。然而今年 (2025)聯邦政府削減預算,並解僱 LIHEAP 團隊的全體員工;現今,美國每6戶家庭中就有一戶拖欠能源帳單,總欠款約 210 億美元。最新人口普查顯示,年收入低於 5 萬美元的家庭中,近 40% 在過去 12 個月內,至少有一次無力支付能源賬單。
NEADA 執行董事 Mark Wolfe 表示,若沒有 LIHEAP 資金分配方案,今年將影響約 75 萬個家庭的冷氣補助。面對高物價與能源費上漲,將會有更多家庭面臨不只是生計,更是有關生死的問題。
在許多熱帶國家,高溫雖非新挑戰,但冷氣貧窮仍廣泛存在。印度部分地區夏季氣溫常超過 45°C(113°F),根據國際能源署 2023 年報告,印度熱浪日益嚴重,但只有 12% 的家庭擁有空調。一臺基本冷氣價格約 25,000~50,000 盧比(300~600 美元),運行電費可能使每月的水電費增加3倍,許多家庭幾乎難以負擔。
巴基斯坦 2024 年夏季最高氣溫曾達 50°C,尤其信德省與旁遮普省受極端酷暑影響最嚴重,但空調普及率僅 8%。印尼熱帶羣島氣候需要降溫解決方案,然而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 2024 年數據,只有 15% 的家庭擁有空調。多數居民依靠自然通風和風扇來應對高溫。
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非洲地區,冷氣貧窮問題更爲普遍。多數家庭幾乎沒有冷氣,僅依靠溼毛巾或樹蔭遮陽來度夏。研究顯示,高溫對低收入族羣健康影響極大,不僅增加心臟疾病和糖尿病風險,也提高神經系統疾病與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低收入族羣多從事戶外勞動,長期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健康風險更爲嚴重。即使在部分國家安裝了冷氣,如果缺乏穩定能源供應,也無法真正解決冷氣貧窮問題。研究預測,直至2050 年,全球冷氣普及率將從目前的 28% 增至 41–55%,但不同地區之間的不平等現象仍將十分明顯。
冷氣正義的議題不只是能源分配問題,更是生存權與健康權的延伸。如何保障弱勢羣體在極端氣溫下的基本生活權益,將成爲全球氣候政策與社會公平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