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擊綠營猛攻「邊緣人說」 林沛祥:斷章取義令人遺憾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本報資料照片)
全臺大罷免延燒,國民黨立委林沛祥日前諷罷團是「社會邊緣人」,引發討論,民進黨更是猛攻林沛祥不尊重基隆公民。林沛祥對此表示,針對「社會邊緣人」的爭議,他在節目中的原意,是針對部分罷免行動中的極端言行而發,現被斷章取義,令人遺憾。
林沛祥說,對「1%人才」言論的斷章取義,令人遺憾。他當時在議場外受訪,原意是說「能夠進入國會殿堂的立委,無論藍綠白,都是全臺灣前1%的優秀人才」,這是對所有民意代表的肯定,結果卻被刻意曲解成我自誇是「Top 1%」。爲了推動罷免,不惜扭曲事實,製造對立,這樣的操作,只會讓人對臺灣民主政治更失望。
林沛祥強調,他從未否定公民行使罷免權,但不接受污衊與扭曲。針對「社會邊緣人」的爭議,他在節目中的原意,是針對部分罷免行動中的極端言行而發。他尊重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也從不逃避被檢視,但當有心人刻意剪輯、斷章取義,轉爲仇恨與霸凌,屬實令人感到遺憾。
林沛祥質疑,這場罷免,是公民行動還是政治操作?不論是去年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行動,還是現在針對他的罷免案,背後都有民進黨地方組織與所謂「公民團體」合作的影子。戴璟安、李晏蓉等人,從去年的拆樑行動再到今年的絕沛,從沒離開過舞臺。早在第一階段啓動時,就預期會進入三階段,也早已做好準備,但他仍期盼,政治不該淪爲反覆動員仇恨的工具。
林沛祥表示,民進黨喊出「衝到120%」的罷免目標,只證明了這是一場政治鬥爭,林明智公開表示要將罷免二階門檻衝到110%、120%,這樣的話語與動員方式,已與所謂「公民自主」的精神背道而馳。民意不是黨意,操作不是參與,基隆市民連續兩年被捲入罷免風暴,難道還不夠嗎?
林沛祥總結,要做的事不會變,不會因爲政治抹黑而停下腳步,會在國會替基隆市民爭取更多的建設與資源,不辜負選民投下的每一張選票,會盡全力守護基隆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