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劃金額已超1000億 跨境理財通3.0如何擴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在出席活動時表示,“跨境理財通3.0”已經在討論中,包括額度資格、產品範圍、銷售流程等環節,未來還將探索將其擴展至大灣區以外地區的可行性。
“不只侷限在大灣區試點,我們在思考能否在更多的內地城市推廣,透過香港實現財富多元化配置。”餘偉文表示。
跨境理財通,是一個通過大灣區內金融機構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自2021年試點以來備受關注。去年2月,跨境理財通迭代至2.0版本,在參與機構、產品範圍、個人額度方面均有優化。
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數據,從去年2月至今年2月,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內地投資者從2.71萬人激增至9.33萬人;港澳投資者從4.63萬人增加至5.20萬人;資金跨境匯劃金額從152.83億元增加至1056.40億元,同比增長約6倍。該業務的顯著增長或讓相關部門看到了擴圍潛力。
具體哪些內地城市有可能被納入3.0試點,引發了市場的猜想。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金融研討會時進一步表示,在大灣區試點的“跨境理財通”亦可考慮延伸至上海等其他內地城市。
截至2025年3月,已有34家內地銀行、14家內地券商、25家香港地區銀行、11家澳門地區銀行參與到跨境理財通業務中,部分機構之間已達成境內外合作伙伴關係。
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出品的《大灣區跨境理財調研報告(2024)》指出,在“跨境理財通”代銷機構的選擇上,超八成的投資者選擇了曾經建立過業務聯繫的機構,原因在於更爲熟悉且不需進行太多資金歸集。因此,機構需要重視將優質存量客戶的轉化作爲“跨境理財通”獲客渠道。
而在市場前景方面,據《2024胡潤財富報告》,上海、香港、深圳分別擁有62.4萬、52.4萬、17.6萬個600萬元資產的富裕家庭,分別位列全國二至四名。
香港是全球投資者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門戶。近年來,港股通、債券通、互換通、ETF通、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升級。
餘偉文表示,近幾年香港更專注於“北向”建設,引導全球資金經由香港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在全球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的資金中,約70%的股票投資通過港股通完成;約60%的債券投資亦經由債券通完成。他還進一步表示,內地方面已原則上同意將債券通“南向通”投資機構擴容,新納入資管公司、保險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
他認爲,雖然互聯互通機制進展良好,但仍有巨大潛力。當前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約4%到5%,這與中國佔全球GDP18%的經濟體量,以及約12%的特別提款權(SDR)權重相比,提升空間依然廣闊。
陳茂波則指出,香港與內地在互聯互通機制上的經驗,未來也可以擴展至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尋求在各地交易所之間建立一定合作,例如雙重主要上市、二次上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