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28週年,香港在機遇中“成蝶高飛”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派記者 馮學知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環球時報記者 陳青青】今年7月1日是香港迴歸祖國28週年紀念日。香港特區政府舉行各種活動,慶祝這28年來取得的非凡成就,同時希望“成蝶高飛”,抓住國內和國際機遇,再創輝煌。
“一定把身後飄揚的國旗和區旗拍進去”
7月1日,《環球時報》記者走在香港的灣仔金紫荊廣場上,遇到了來自四川的趙女士一家五口,他們正手持國旗和特區區旗,在紫荊花大型雕塑前合影打卡,還特地囑咐幫忙拍照的人一定把身後飄揚的國旗和區旗拍進去。“趁着暑假,帶孩子來香港玩,剛好趕上‘七一’,和香港同胞一起慶祝香港迴歸祖國。”趙女士告訴記者,來港兩日,感受到了香港的多姿多彩和市民的友善,非常喜愛這座城市,祝福香港越來越好。
在趙女士一家拍照打卡前,7月1日早上,特區政府先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了升旗儀式,然後在會展大會堂舉行酒會慶祝。出席者包括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和特區政府高層官員,以及前特首林鄭月娥、樑振英等。中央駐港機構代表也有出席,包括中聯辦主任周霽、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等。
香港星島頭條網7月1日報道稱,升旗活動上,警察銀樂隊在現場奏樂,護旗方隊及儀仗隊以中式步操進場,飛行服務隊多架直升機分別懸掛國旗及區旗,飛越維港上空,消防船及水警輪則在附近海面噴水花致敬。港媒注意到,升旗前現場播放了歌手王菲演唱的歌曲《如願》,這是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父輩》的主題推廣曲,歌詞詩意地講述了四代人的家庭故事,表達上一輩人的付出和下一輩人的幸福,以及國家日益強大之意。
隨後酒會開始,香港青年絃樂團等合奏重新編排的金曲,《金蛇狂舞》《萬水千山總是情》等經典旋律響起,體現年輕人的家國情懷及港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爲紀念日增添喜慶氣氛。李家超在酒會致辭時表示,本屆特區政府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重建了安全的香港,同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已陸續看見成果。
李家超還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香港經濟由負增長轉爲正增長,家庭收入以中位數計增加3000港元”。特區政府重視勞工權益,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爲“一年一檢。”他說,香港正值經濟轉型期,在“一國兩制”下機遇大於挑戰,接下來主要工作有三方面: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在住屋、醫療、教育等方面持續改善民生。
結語中,李家超引用清代作家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的內容稱,“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他表示,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也不做安逸的停滯者,如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不斷增加,香港能提供給世界的正是安全及發展的確定性。
此前,李家超在社交平臺上傳視頻,以“破繭成蝶”爲題分享本屆特區政府上任3年來的施政理念和成果。視頻分爲兩部分,主題分別爲《破繭成蝶 展翅飛翔》和《成蝶高飛 再創高峰》,巧妙地將“繭”比作香港面對的困難挑戰,以“蝶”形容香港向新而生的巨大變化。
“希望孩子們能體會到做中國人很自豪”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香港的大街小巷處處充滿喜慶氛圍,國旗與區旗迎風飄揚,精心設計的主題裝置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駐足拍照打卡。《環球時報》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維園慶迴歸”特別展出的“親親大熊貓”主題雕塑非常受歡迎。在巨大的圓形人工草坪上,一隻高達兩米的巨型大熊貓雕塑“坐”在草坪中央,周圍有約100只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小型大熊貓雕塑,讓市民特別是小朋友流連忘返。在一隻“坐着吃竹子”的大熊貓雕塑前,香港市民秦小姐正招呼5歲的雙胞胎女兒乖乖坐下合影。秦小姐告訴記者,她的兩個女兒都非常喜歡大熊貓,她們也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們國家的國寶。她說,國家和香港會越來越好,希望孩子們能體會到做中國人很自豪,在香港生活很開心、很幸福。
據香港大公文匯網7月1日報道,爲了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8週年,全港18區舉辦500項慶祝活動。其中飲食界8個商會共同主辦慶迴歸優惠活動,全港超過4000家餐廳、酒店和零售店參與。香港零售管理協會7月1日至8月31日舉行第三屆香港開心購物節,全港超過180個品牌共5000家店鋪,將爲市民及訪港旅客送出總值超19億港元的優惠,當中不少商戶響應銀髮經濟,推出惠及老人的措施。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的慶迴歸活動中,多區都舉辦了全民同樂日,藉此機會宣傳國家安全意識,活動包括總體國家安全觀交流分享、講座、攤位遊戲、表演等,強化公衆的國安意識。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還舉辦多項慶迴歸文化活動。7月1日當天,多個政府場地提供免費入場優惠,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康文署多個室內及戶外設施等。
“東方之珠更加燦爛”
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看到全港到處喜氣洋洋,市民開開心心享受節日的悠閒歡暢,不禁回想28年來香港在國家引領支持下,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在全體市民共同奮鬥下,香港走過了戰勝風浪挑戰的不平凡歷程。他說,在這1/4多世紀中,香港內受“黑暴”破壞等挑戰,外受國際地緣政治博弈和經濟波動影響,每一步發展都特別不易,其中最大的依靠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以及國家堅定不移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強意志力。香港國安法“一法安香江”,築牢國家安全的根基。
《星島日報》7月1日報道稱,特區政府當天還公佈了2025年授勳及委任太平紳士名單,今年行政長官共頒授427個勳銜及獎狀。3人獲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包括《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主席兼創辦人馮紹波、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楊釗,以及港大榮休教授樑智仁。
在香港迴歸祖國28週年之際,好事連連:香港再次被評爲“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居世界第三,世界競爭力升至全球第三;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2023年香港順利走出疫情後,本地生產總值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2024年全年突破3萬億港元。今年以來,恆生指數領漲全球,港股IPO集資額超900億港元,排名世界第一。這些正是香港日益煥發蓬勃活力的生動寫照,反映了國際社會對香港安定、自由、繁榮的廣泛認同。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首席副主席陳志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迴歸28年來,香港在保持既有優勢的同時,還培育了新的增長點和新優勢,東方之珠更加燦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表示,香港迴歸28年的非凡歷程,特別是近年在中央堅定支持下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華麗轉身,無可辯駁地昭示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和光明前景。立法會議員樑熙表示,近來的種種數據都反映香港的發展越來越好,有力駁斥了西方對國安相關立法的種種抹黑。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香港特區28年來歷經風雨,有巨大的成績,也存在挑戰,不能自滿,要正視問題,破繭成蝶,凝聚力量,由治及興。
香港《信報》刊登的一篇評論稱,以“破繭成蝶”比喻香港過去3年的變化,可以看出,李家超對破繭、破局、破難的艱辛體會洞若觀火。而“破繭”不易,“高飛”更難。文章認爲,須建好起飛的“高地”、練出強勁的翅膀、把握好“風向”“風速”,才能事半功倍、鵬程萬里。